第157章 平壤攻坚,迈向胜利

随后,部队将目标锁定在义州。义州位于中朝边境,交通便利,是清军在朝鲜北部的重要据点之一。清军在此集结了大量兵力,妄图负隅顽抗。民义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先将义州城团团围住,然后在城外设下埋伏,等待清军的援军。

范传鑫带领一部分士兵在城外的山谷中埋伏,他紧紧盯着远处的道路,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把清军的援军引到这里来。”山谷中寂静无声,只有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士兵们趴在地上,隐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手中紧紧握着八一式步枪,随时准备战斗。

不久,清军的援军浩浩荡荡地赶来。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当他们进入包围圈后,范传鑫一声令下:“打!”顿时,山谷两侧枪声大作,民义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清军。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有一名清军将领试图组织反击,但还没等他发出命令,就被民义军的子弹击中。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援军被全部歼灭。战场上,清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鲜血染红了草地。失去支援的义州城清军士气低落,民义军趁机发起总攻。沈小科带领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爬城墙,士兵们背着八一式步枪,一手抓着云梯,一手拿着匕首。“同志们,加油!胜利就在眼前!再坚持一下,我们就能解放义州了!”士兵们顶着敌人的火力,一步步向上攀登。城墙上的清军与攀爬的士兵展开激烈的肉搏,不断有士兵从云梯上坠落,但后面的士兵毫不犹豫地继续向上冲。

有一名士兵在攀爬过程中,被清军的滚石砸中,但他依然紧紧抓住云梯,没有松手。他咬着牙,忍着剧痛,继续向上爬。在他的身后,其他士兵也在奋力攀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坚定和决心。最终,在民义军的强大攻势下,义州城宣告解放。民义军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为自己的胜利而自豪,也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胜利充满期待。

此时,日军支援清军的部队由于接连失败,在德川家光的指令下,余下部队全部退回朝鲜汉阳附近加固防守,这使得清军在朝鲜北部的处境更加孤立无援。随着定州、宣川、义州等地区和城市的接连收复,民义军逐渐对平壤一线形成紧密的包围态势。

然而,朝鲜的局势依旧紧张,清军虽已元气大伤,但仍在平壤城负隅顽抗。回顾过往,军队自冬季发起援朝战争,一路征程,历经严寒的严峻考验。朝鲜的极端低温犹如恶魔般肆虐,士兵们的手脚、脸部被冻得红肿、溃烂。每到夜晚,寒风呼啸,士兵们在冰冷的帐篷里瑟瑟发抖,许多人因冻伤而无法入睡。军医们日夜忙碌,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竭尽全力救治伤员,但仍有大量战友因冻伤失去战斗力,只能被紧急运往后方医院治疗。

好不容易熬过艰难的冬季,迎来开春,可三四月份的梅雨季节又带来新的难题。连绵不绝的阴雨让整个朝鲜大地仿佛被浸泡在水中。雨水使得道路泥泞不堪,行军变得异常艰难。士兵们的双脚常常深陷泥沼之中,每挪动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不少人甚至因体力不支而摔倒,浑身沾满泥水后又挣扎着起身继续前行。火炮等重型武器的运输也受到严重影响,车轮在泥地里空转,需要大量人力推拉才能勉强前行,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士兵们的齐声呐喊和沉重喘息。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民义军配备的八一式步枪采用先进工艺与优质材料,具备出色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梅雨和泥水对其性能影响甚微。但弹药和炮弹却没这么“坚强”,潮湿环境导致部分弹药受潮、炮弹引信敏感度下降,极大削弱了火力输出。

面对这些困境,韩靖迅速召集将领们商讨对策。沈小科提出:“咱们可以从当地百姓手中收购大量防雨布,给武器和物资搭建遮雨棚,防止受潮。同时,组织士兵制作简易的木橇,把火炮等装备放在上面,减少在泥地中的阻力,这样运输起来也方便些。”科研人员则日夜攻关,研发出一种防水火药,有效解决火药受潮的问题,还改良了炮弹引信,降低潮湿环境对其影响。

在百姓的热心帮助下,民义军顺利收购到大量防雨布。士兵们忙碌地搭建遮雨棚,将武器和物资妥善保护起来。制作木橇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士兵们齐心协力,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实用的木橇。科研人员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夜奋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研发出防水火药和改良后的炮弹引信。这些努力,为即将到来的平壤之战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