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广播电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信号覆盖不足,听众无法收听广播节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琳带领通讯技术团队,在这些地区设立了信号增强站。他们克服了交通不便、物资短缺等困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广播信号的全面覆盖。
随着广播电台的普及,大众对广播频道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有人希望增加更多的娱乐节目,有人则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农业生产和商业信息的内容。为了满足听众的需求,电台开始细分频道,推出了新闻频道、音乐频道、经济频道等多个专业频道。每个频道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节目内容,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收听。
在民间,广播电台的普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农民们可以通过广播收听农业技术讲座,了解最新的种植养殖知识;商人们可以获取市场动态和商业信息,为自己的生意决策提供参考;普通百姓则可以在闲暇之余,收听音乐、故事等节目,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一位老农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消息闭塞,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有了广播,天下大事都能听到,真是方便啊!”
在科学院,林朝霞的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她发现通过对橡胶进行特殊处理,可以将其应用到蒸汽汽车的能源系统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一发现为蒸汽汽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陈启则继续完善电子控制系统,他与机械设计团队密切合作,不断优化系统的性能。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电子控制系统的精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机械结构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随着各项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物流、广播等行业的进步,大明共和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目前橡胶的量产困境亟待解决,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
在一次科学院的会议上,我看着在座的各位专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取得的成绩值得骄傲,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大明共和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橡胶的量产问题,关乎蒸汽汽车乃至更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周院长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我们要把这次在西双版纳的发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当务之急是组建专业队伍寻找更多橡胶树,同时开展橡胶树种植研究,让蒸汽汽车早日实现大规模生产。”
会后,我们带着大量的橡胶样本和宝贵的实验数据返回了南京。我们的归来,让整个科学院都沸腾起来。王工早早就在实验室等待,迫不及待地和我们交流着后续的研究方向。接下来的日子里,科研人员们日夜奋战,全身心投入到将橡胶应用于蒸汽汽车的紧张工作中。大家都清楚,这是蒸汽汽车能否成功量产的关键一步。
首先要解决的是将橡胶制成车轮的难题。由于当前技术有限,还无法制造空心轮胎,只能尝试制作实心轮胎。科研人员们先是打造了一套特制的模具,这模具由高强度的合金制成,经过精密的加工,确保内部结构均匀,以保证生产出的轮胎形状规整。
接着,把在西双版纳提炼好的橡胶原料加热至特定温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便于注入模具。这加热过程极为讲究,温度过高,橡胶会碳化失去弹性;温度过低,则无法达到理想的塑形效果。科研人员们守在加热设备旁,眼睛紧紧盯着温度仪表,不断微调火候。
橡胶注入模具后,进入了漫长的冷却环节。为了保证冷却均匀,避免轮胎出现内部应力不均的情况,团队设计了一套循环水冷系统。冰冷的水在模具周围循环流动,带走热量,经过数小时的冷却,橡胶逐渐凝固成轮胎的形状。
轮胎成型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测试。先用高精度的打磨设备对轮胎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减少行驶时的阻力。然后,在轮胎表面刻上特殊的花纹,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行驶安全性。
在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检测后,轮胎被安装到蒸汽汽车上。为了确保实验安全,科研人员们对蒸汽汽车的其他部件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试。调整了蒸汽锅炉的压力控制装置,优化了传动系统的齿轮配比,力求让汽车在测试中发挥出最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