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姜论标和邹小红带着年仅三岁的儿子,早早地从娘家西山返回自己家中——桐声。一到家,他们便马不停蹄地着手准备建房所需的一切事宜。

转眼间,新年即将到来。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美好。

正月期间,亲朋好友们相互串门拜年,欢声笑语不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正月二十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邹水金、邹水根和邹水山三兄弟早早地吃完午饭,便带着妹夫付正元、方家炎、外孙女婿余石有、侄女婿邹连坤以及子女邹华英、邹风英和邹杏英,一同前往姜论标家。他们心情愉悦,脚步轻快,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聚会。

当他们到达姜论标家时,邹小红红早已等候多时,她热情地迎接娘家人,并将家中最好吃的果食都摆在桌上,还精心沏好了热茶,邀请哥哥们品尝。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邹水根喝着茶,说道:"论标啊,过会儿你带我去地基那里量一量尺寸,把位置确定好,这样明天就能顺利开工啦!"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建房工程的信心和期待。

这时,亲家公姜经顺从外面回来,正好听到邹水根的话,他笑着说:"水根啊,你们来啦!你们一来,我可就放心多了。论标建房这事,全靠你挑大梁啦!"

邹水根连忙站起身来,微笑着回应道:"亲家公您太客气了,论标建房我们肯定要全力支持呀!"

大家聊了一会儿天,喝完了一杯杯热茶后,便起身一同前往建房地基处,准备开始拉线定位工作。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了建造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园而付出辛勤的汗水。

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邹水根、姜论标等人一同前往建房基地。抵达后,邹水根与方家炎立即着手拉线测量定位工作,经过一番忙碌,终于将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只待明日正式动工建造新房。

夜幕降临,姜论标家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两张大圆桌摆满了丰盛的饭菜,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次日清晨,太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众人纷纷吃完早餐,手持工具,兴高采烈地朝着建新房的地基走去。到达目的地后,先点燃了鞭炮,随后便开始挖掘昨日已经规划好的墙基。十几个劳动力全部来自自家,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

有人负责挖沟,有人负责倒土,还有人负责挑运石头,而邹水根则担任师傅总管,一切都听他的指挥。

到了下午他就和哥哥邹水金开始打墙脚(土墙的基层)。

第三天,就派人上山砍树的砍树,在地基上邹水根和邹水金两兄弟忙着打墙脚,干了一个多小时。

完成了墙脚基层,接下来就是砌土墙了。

拖拉机拉了许多石灰煤渣混进泥土里,然后把混合好的混合泥土用来砌土墙。

邹水金两兄弟就开始砌土墙,用一个长2.2米宽30公分的模框放在已经打好的石头基层上面,然后把混合泥土倒进模框里面。

他们兄弟两个手里拿着长木棒锤在泥土上用力的锤啊…锤…

把混合泥土锤结实了一模框,然后松开模框,把模框提出来再移到前面的半截头上夹紧模框,再又倒进混合泥土…继续锤啊捶…一人锤一下“咚…咚…”的声音非常的有节奏感…

那“咚、咚”的声音好像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的美好时光。那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听着这样的声音入睡,仿佛它能带来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而现在,再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温馨的感觉。

经过一天的忙碌,土墙已经垒起了40公分高,并且绕着房屋转了一圈,这样一来,一座新房的初步轮廓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时间来到第四天……山上砍伐回来的木材越来越多,姜经顺便带着他的徒弟以及小儿子姜论贵开始制作门窗框架。

与此同时,邹水根兄弟俩依旧负责砌土墙的工作;而邹华英、邹风英、邹杏英、老姜桔仙、姜贵仙这几位女性则承担起了筢泥、挑泥和倒泥的任务。此外,姜论标还邀请了付正元、方家炎、邹连坤以及光玉等人一同上山砍伐树木,并将其搬运回工地。

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土墙逐渐增高至一米有余。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土墙终于砌到了三米多高。

此时,大门、房门和窗户顶框都已完成,只需等待门窗制作完成即可安装。至此,砌墙工程暂时告一段落,需要停工数天,待土墙晾干后才能继续施工。

第七天晚饭桌上,光玉说:“西山老师傅就是老师傅,那个墙砌得就像艺术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