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再次圆满了一截的天道本体,并且,此刻的天道本体,已被灰蒙蒙的混沌劫气所笼罩的几近完全。
对此,鸿钧的脸上,罕见地流露出了一丝疑惑不明不解之色。
要知道,待混沌劫气笼罩全部天道的那一刻,就是洪荒世界迎来升界大劫的那一刻,也是鸿钧要渡第一重混沌天劫之时。
因此,在面对天道如此之快的被混沌劫气所笼罩,鸿钧才会不明不解,陷入了沉思之中。
“天道这情况不对啊!短短数万年,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
“数万年来,地道无事,那么,同样能引起天道有如此显着变化的,只有人道的变化。”
“不,也不对!”
“按理说,只有人道三皇全部确立,人道才能以此衍化小成,天道也才会因此而引发一些明显的变化。”
“而今,天道已如此之快地达到了渡劫界限,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人道已从当初的初开便立,再经稳固之境,彻底地衍化小成了。”
鸿钧这是以天道、地道,人道,三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开始逆推起人道的成长情况。
“可是,也不合理啊!如今的人道也才不过确立一位天皇之位而已,人道怎么会如此快地衍化小成?”
“人道三皇之位,也即人道三圣之位,是事关人道能否衍化小成的关键因素。”
“而以今日天道变化的反推情况来看,伏羲的证道天皇,成就人道圣位之事,恐怕绝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难道是他一人证道,却抵三皇证道吗?以一人之圣位强推人道小成吗?”
思虑至此,鸿钧已迫不及待想要验证一番,随即,鸿钧深入天道,开始溯及既往,查勘一切。
天道本源印记的回溯之下,鸿钧立时看到了种种不同之处。
一半的洪荒大地之上,一条巨大的烛金之龙,在伏羲的指挥下,救民于旱。
洪荒的另一半大地之上,伏羲突然化作了一条混沌色的青龙,在救民于水。
回溯至此,鸿钧的心中,已是明白了一切:
“烛金之龙,一定是伏羲的本命金龙,至于那根基更为恐怖的混沌青龙,应该就是伏羲的第二元神之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