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喊人将渠沟清理下,把里头的淤泥挖来肥田!”
坐在张老头身边的大贵,插嘴:“这样有用?”
“有,很有用。”说完,武安侯又补充:“他们家今年就用淤泥,种了两季玉米。”
闻言,张老头、大贵皆目瞪口呆。
好一会,张老头才惊呼一声:“什么?真的?你亲眼所见?”
武安侯哼了一声,有些不满:“第一季是我收的,第二季是我种的,你说呢?”
“侯爷,真是一年两种?”
“你不信,问萧老头!”
这话,像风,将原本散坐在各处的人惊醒,而围着李云溪、武安侯的人,纷纷跑到萧老太傅跟前求证...
以至于到了吃饭时间,武安侯都还收到萧老太傅的眼刀子!
连李云溪也收到好几个,不过她没在意,自顾埋头吃饭,这米是她熟悉的味道,跟本土米不一样,少了点米香,但多出几分嚼劲。
吃过饭,众人围坐在晾晒场,又说起如何种两季的话题。
“李姑娘,我们这里能种吗?”
“没保暖的衣物,稻草行不行?”
“....”
“扭成多大的粪球?拳头大小可以吗?”
看着围在身旁的人,左一句右一句的问,吵得李云溪耳膜痛,也深深体会到萧老太傅之前的无奈,所以她只能甩锅。
“武安侯全程都在,他守着种的,他最清楚!”
武安侯一听,恨不能打死眼前这个小东西。
“等李家明年再种时,张老头你派几人去瞧!”
“......”
将粮种保存好,又将明年的种植计划商议妥当后,一行人才下了山。
接下来的路,才是他们游学的开始。
横穿禹溪河,途径雁江。
雁江并非江,而是一座城。
“它之所以叫雁江,是因为每年都有鸿雁,停在城外的水泽歇脚,久而久之,那座城便叫雁江。”
听到萧老太傅的话,李云溪忍不住探头往外望去,“那群大雁什么时候飞来?”
萧老太傅摇了摇头,“也许明日就来,也许北境下了雪,大雁就会飞来。”
萧扶云:“叔祖,我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