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发展经济(二)
如今道路状况已经改善了许多,毕竟在当时,并没有像重型卡车这类大型运输工具。一辆马车最多也就载重一千多斤,对于现在的这条路而言,承载这样的重量已不成问题。
一路上,汉斯都兴致勃勃,他完全被涞水县的风景吸引住了。在他眼中,这里山清水秀,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每一处景致都让他感到新奇与愉悦。
桑坤对于杨峰和汉斯的到来,自然是热情相迎。如今的桑坤,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工作积极主动,一有空闲便深入基层,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每天,他都会带着几个随从和警察四处巡查。
可他的这些下属却叫苦连天,以前跟着桑坤,日子过得轻松又自在,如今却大不一样。他们的鞋子都磨坏了好几双,而且下乡时,桑坤也不再要求乡绅们大鱼大肉地招待,有什么就吃什么。下属们不禁唉声叹气,私下抱怨道:“咱们这个县长啊,肯定是被专员‘传染’了,这下咱们可没好日子过喽 。”
桑坤听闻杨峰打算在二道河修建水库用于发电,进而为县城百姓供应电力,还计划在此开办企业,激动得瞬间从座位上蹦了起来,声音都因兴奋而微微发颤:“专员,这可太好了!您要是做成了这件事,简直就是百姓的再生父母,大家都得给您立个生祠,好好供奉您!”
杨峰连忙摆了摆手,制止道:“别胡说八道了。这是我琢磨了好久才想出的办法。不过你先别高兴得太早,建水电站得花一大笔钱,我现在可是身无分文。得让汉斯先生好好预算一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
桑坤心里明白,杨峰说的是大实话。修建水电站,水泥、发电机组、电线、变压器等物资,哪一样都不便宜,所需费用绝非小数目。这么一想,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有些垂头丧气。
杨峰见状,笑着打趣道:“你看看你,刚才还兴高采烈的,这么快就蔫了,这可不行。遇到困难就得迎难而上。这样,咱们先带汉斯先生去实地考察考察,让他做个预算。”
桑坤琢磨了一下,觉得杨峰说得在理。当初没修路的时候,大家都愁眉不展,可最后路不也修成了吗?于是他振作精神,说道:“行,那就这么办。” 说罢,众人一同朝着二道河进发。
身为水利专家兼工程师的汉斯一抵达二道河村,便全身心投入到地形勘察中。他仔仔细细地查看每一处细节,随后难掩兴奋地说道:“杨专员,这地方建水电站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咱们可以先在旁边炸开一条水道,让原本的两条河水改道。等这边大坝建好,发电机组安装完毕,再把那边的水引过来,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您瞧这两座山,中间仅有三十几米的间距,简直恰到好处。而且这地方是花岗岩,异常坚固,绝对是建水电站的绝佳选址。”众人听了他的这番话,顿时都兴奋不已。
桑坤心中既期待又有些不安,小心翼翼地问道:“汉斯先生,要是装小型发电机组,再加上各种配套设施,大概需要多少钱呢?”汉斯认真思索了一番,缓缓说道:“如果你们要求不高,只是为县城供电,倒花不了太多钱。毕竟你们县城人口不算多。但要是想在这儿开办大量工厂,那发电机组就得选大一些的。这得看你们具体的需求。不过据我估算,最少也得50万大洋,这还只是保守估计。”桑坤一听这个数字,脸上瞬间浮现出失望的神情。
杨峰心里其实也满是顾虑。水电机组这类设备,在当时国内无法自行生产,必须依赖进口。再者,民国时期虽说已经有了水泥,但产量有限,属于稀缺物资。如今日寇又在各地肆虐,运输途中必然会遭遇诸多阻碍,想要把这些物资顺利运到二道河村,谈何容易。然而,看到桑坤失望的样子,他还是出言安慰道:“办法总比困难多。你看古时候,愚公都能移山,咱们现在的条件可比那时候强多了,难不成还能被困难困住?”
众人听了杨峰这番鼓舞士气的话,原本有些低落的情绪又重新高涨起来,眼中再次燃起了希望。这时,汉斯也开口说道:“关于水电机组的问题,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我有个朋友就是专门做这方面生意的,我可以给他发电报沟通。大家放心,运输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日本人再嚣张,也不敢轻易对我们德国公民怎么样。”
杨峰说道:“好吧,咱们回去再做商议。”随后众人便返回了县署。
县府的工作人员刚踏出县署大门,就被一群百姓给团团围住了。百姓们急切地询问专员这次过来是要做什么事呀,他们对杨峰满怀期望,心里想着万一专员又有什么大计划,那大家不就有活干、能吃饱饭了嘛。毕竟上次跟着干活两个多月,虽说挣的钱不算特别多,但对于这片地区的百姓而言,那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了,而且吃饱了饭,身体也硬朗了许多。所以一听说杨峰来了,大家立马就涌了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工作人员也是个心直口快的,没多想就把杨峰想在这儿修水电站、建工厂的事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百姓们一听,顿时炸开了锅,激动得手舞足蹈。有个老头眼眶泛红,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声音颤抖地说道:“这杨专员简直就是菩萨派来拯救咱们涞水县百姓的呀,太好了!要是真能通上电,老汉我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咯。”说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周围的百姓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满脸羡慕地说道:“俺去过丰水县那地儿,那可太神奇了,有电灯呢,只要一拉那灯绳,屋里‘唰’的一下就亮堂堂的,哎呀,跟大白天似的。要是咱们这儿也能点上那种电灯,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杨专员可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呐!”几个年轻人更是情绪高涨,大声喊道:“对呀,要是真在咱们这儿建水电站,我宁可不要工钱,也要去干活!”旁边的人听了,也跟着大声附和:“对,就这么办!”
没一会儿,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县城。工作人员见状,赶忙提醒道:“你们也别高兴太早了,这水电站能不能建成还两说呢。人家那个德国专家说了,最少得50万大洋,而且还不一定够呢。”百姓们一听要50万大洋,顿时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纷纷咋舌:“俺的天老爷呀,这得多少钱呐!”不过,大家心底还是坚信杨峰这个专员肯定会有办法解决难题的。
此时,杨峰正在县署里和汉斯等人商讨事情呢,突然听到外边传来一阵嘈杂声,不禁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