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坐在席上,明知故问:“不知郑师所来为何?”
事先和张居正沟通过,刘备对郑玄的来因一清二楚,只不过打开话题罢了。
郑玄收起笑容,眸中流露着痛楚:“我年近七十,曾有数子,有的死于战乱,有的死于疾病,到现在只剩一个女儿。”
“我一身学问,却无人可继承。仅剩的这个女儿,聪慧非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唯独没有夫婿。”
“我已年老,不知有几岁可活。仅一女儿难以侍奉,所以想为其讨一名品德高尚的夫君,视作亲子,日后好继承我一身绝学呐!”
刘备可没功夫搞儒学,于是与郑玄打起太极:“郑师只管放心,备这就起草文书,请全天下士人入青州,供老师挑选。”
郑玄蹙眉反对:“天下纷乱,你的文书怕是传不了多远,等天下的士人都聚集来,智儿说不定已双十之龄,某再多番考量,智儿不知何时才能嫁出去。我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还是两说。”
刘备急忙说道:“老师福如东海,必定长寿,万不可如此说话。倘若您感到身体不适,可去寻安道全,其医术过人,寻常疾病,药到病除。”
郑玄呵呵笑道:“人们不说,我还不知道吗?孔子曰:‘六十而耳顺’,我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不管是顺耳的还是逆耳的,都能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
好,切入正题。
刘备问道:“那、老师可是有人选?”
郑玄点头,手指刘备,目光坚定:“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便是你刘玄德!”
刘备立刻跪倒,惶恐万分:“老师知晓备学业不精,古今道理尚不能通晓,怎能继承您的学问啊?”
翻译:老师我做不到引领儒学发展,需要您举荐一人。
作为郑玄推出的继承人,在儒林中天然地具有领导者的身份,这个人必须有超然的学问。
刘备毕竟是一个君主,治国理政尚且学不全,哪来的多余功夫研究儒学。
儒学保护统治者,可统治者一般不具有统领儒学发展的实力。
如果有的话,袁家哪能发展成现在这般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