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家兄弟之前被刘备派往刺探冀州情况,二人此时来信,只能说明袁绍有所动作。
刘备打开一看,信上果然写着袁绍屯兵甘陵,预备进攻平原。
刘备皱起眉头,反复观看信件:“袁绍跟蓟候水火不容,还要分兵主动招惹我?再派些斥候去打探,看看袁绍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
“着实麻烦。袁绍屯兵甘陵,可直接杀到平原城下。我怎么敢出兵琅琊!”
刘备眉头越皱越深。好不容易把青州世家收拾服帖,袁绍紧接着又整出这么个乱子。
陈群在公孙瓒的名字上划了个圈:“主公以为,您的才能,比之公孙瓒如何?”
他双眸炯炯有神地盯着刘备。
“非备自夸,行军打仗、治国安民,备皆胜蓟侯远矣。”刘备不明白陈群的意思,如是答道。
陈群又问:“那主公以为,世间仁义者受人推崇,还是凶厉者受人推崇?”
刘备不假思索地答道:“自是仁义者。”
陈群摊开手,说道:“主公才能胜过公孙瓒,行事秉持仁义之道亦胜公孙瓒远矣,为何要屈尊听从此人?公孙瓒有表奏您的恩情,可您同样没少为其立功,青州御袁谭,冀州伐袁尚,哪场战役不是您当先?”
“青州无您必失,渤海无您必失。您的所作所为已经报答了公孙瓒的恩情,实无必要继续听从此人!”
“而且,您是汉臣,非公孙瓒帐下属吏,该以家国大义为先才对。今有蛾贼动乱,汉室有覆灭之危,安能将公孙瓒对您的小恩,放在汉室大义之前?”
陈群从二人能力对比切入,将公孙瓒对刘备的恩情视作“小恩”,汉室的危亡比作“大义”,成功合理化了刘备不支援公孙瓒的行为。
说合理化不太合适,因为如果刘备以蛾贼作乱为由直接脱离公孙瓒,不仅没有违背道德,还可能会收获以大局为重的赞誉。
作为计谋的给出者,陈群绝对要为这个计策的效果背责任。
举例理解一下,上学时老师说哪道题是啥,学生们大概都会相信,因为老师权威。
现在陈群很“权威”,陈群说这件事符合义,其中也没有明显漏洞,那天下人都会信这件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