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州府里的老爷都是汉人出身,那王剥皮也是汉人,他们为何要厚彼薄此?”

“我等千里迢迢来到河套,结果混成了个三等民,混得比胡人比匈奴还不如,我们图个什么?”

“难道我等汉人,我等中原子民,就比胡人好欺负,比匈奴人更卑贱不成?”

说这话之时,江石面色愤恨,但他却强忍着恶气,将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生怕别人听到。

河套之地复杂无比,这里的复杂,有很多,多的数不胜数。

这里是朝廷应许的匈奴故地,这里胡汉杂居,匈奴鲜卑乃至骚羌皆有。

因为生活习俗,文化差异,人种差异,乃至族群差异...

甚至是不同的地域,之间也有制度差异等等,复杂的太多了。

河套将近八百多万民众,乃至后来迁徙的三百幽州百姓。

除了近百万原有的匈奴人之外,其他部分大都是以前的奴隶和汉人。

以及一些中原地区,躲避战乱,活不下去的,逃难过来的流民。

这些人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吃苦耐劳,韧性更强。

因为当过奴隶,所以更温顺,因为千里逃难,所以更能吃苦。

因为都经历过王充的改造,所以更有耐性,和忍受能力。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所以王总管在制定规划的时候,便有了三六九等之分。

谁最是温顺,就指派更多的活!

谁最能耐劳,就要出更多的力!

谁最能吃苦,就要吃更多的苦!

谁的韧性耐性更强,就被剥削的更狠!

以河套的统治基本架构为例,其中州府内的大佬,以汉人为主。

府卫基层以退役将校为主,士兵为基,匈奴奴奸为辅...

底层的乡间族老,或者头目鹰犬,却又以匈奴人为佐。

这些人,是当初夏军入主河套,最早投靠的一批人,也是最有执行力,和最狠辣的一群人。

所以他们被安排在,底层架构的管理那一层,有着最底层统治的话语权。

这些奴奸虽说可恶,坏事做尽,但架不住人情世故。

他们是匈奴人出身,家人亲友皆是匈奴人,对于其他匈奴人,他们或许会更狠辣。

但对于亲近的族人,他们平日里或多或少,会区别对待,甚至能照顾到一些,所以出现了三等民。

以前郭图施政时还好,那时候一切维稳,虽然隐隐有些不平衡,但大家都能吃饱,都能穿暖,自然一切安好。

但现在换成了王充,换成了王剥皮,这个人的成分,就很复杂了。

王剥皮虽然出身世家,却对有知识世家的感官很仇视,对民风剽悍的匈奴子民也有些反感。

但他对治下普通百姓的感观,却更好,也来的更加期待。

因为这些百姓温顺,吃苦耐忍,任劳任怨,所以他对百姓更照顾,对他们的期望值更大。

因为期望值更大,便要贡献更多的价值,便要榨出更多的出油率,甚至将他们放在最底层体验生活。

争取在苦中作乐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将人生追求与境界,再次拔高...

毕竟人嘛,总要追求一些温饱,和物质以外的,更高层次的东西。

若是人人都像山林里,那些整日里吃饱睡,睡饱了吃的畜牲一样懒散,那怎滴行...

是以,河套地区的底层百姓,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将家里的粮食,锅碗瓢本,乃至屎尿粪汁,通通上缴充库..

要像王充期待的那样,学会苦中作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这些东西,不但江石这等底层百姓,能深切的体会到一些。

就连郭总管,和一众州府高官,也也隐隐有所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