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在用让将士们的命去填这些坚城?还是说在让我军用鲜血,将这常山二十四城重新再染上一遍?”
“唉!”宗周心知主帅的老毛病又犯了,只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道:“大人若不甘心,我军可改变策略,无需全部撤离!”
“只需将主力撤回邺城休整,然后留下一些必要兵员,驻守常山各县,防备夏军卷土重来...”
“今天寒地冻,就算夏军想要攻城,我军有将士待在城池镇守,对方也只能拿命去填...”
“更何况,若夏军果真主动出城寻战,我军未尝不可寻求战机...”
“没错,宗将军所言有理!”
副将刘德也适时出列,进言道:“寒冬腊月,风雪飘摇,将士手脚冻疮,士兵们弯弓都难,更何况攻城作战...”
“如今我军在这常山境内,不但后勤物资在急剧消耗,就连将士们,也饱受风雪煎熬...”
“久战不下,僵持无功,还不如撤军修整,将城内的缩头龟引出来,寻找机会...”
“吾等复议...复议...”这次,众将皆统一口径,劝诫王芬还兵邺城,整军休战。
其实他们根本没指望夏军主力出城,他们只是想早日撤军,减少一些伤亡罢了。
天寒地冻,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作战之期,将士们顶着寒入骨髓的风雪,行军都困难,何谈作战。
他们可没有夏军那么奢侈,夏军有财力,舍得花钱,能够做到人人配备马靴,和羊皮大袄。
常山境内的汉军,可就难说了,不说那所谓的三十万大军...
单是白陉关正面主战场上的六万精锐,能够穿的起暖鞋的,都不多...
如果说,夏军的战力,是用海量的财富,和物资堆出来的...
那汉军的战力,就是用一场场铁与火的战争,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磨练出来的...
小主,
但在坚韧的意志,也是有极限的,在这个走路靠腿,通讯靠吼的时代,...
有足够的物资,想在冬天打仗,在冰天雪地中行军,的确可以...
但那要看看士兵们的底板,和手脚指头,能不能像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样够硬。
会不会在雪地中行军的途中,走着走着,一根根断掉,而不自知...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的世界大战期间,中原战场上的军队,也多是草鞋绑腿...
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将鞋子揣在怀里,不是急行军,都舍不得穿...
哪怕是这个时代,最精锐的中央汉军,过的同样苦逼...
军中士兵的困难,这些领军将领可谓是一清二楚,他们的意见往往是最能反映其中情况的。
将官们清楚士兵的难,作为统帅的王芬何尝不知,只不过他与众人的忧虑不一样罢了。
面对帅帐中,一双双炯炯的目光,王芬面色不定。
他思虑良久,最后还是摇头否决了:“退兵之事,非吾能决断!”
“陛下命我等引军北伐,如今寸功未利,怎敢擅自退兵!”
说到这里,他环顾一众面色沉重的将领,稍缓安慰道:“待吾修书一封,向陛下和朝廷,说明北方战况!”
“恳请朝廷想办法,再发一批物御寒资过来,以解将士风寒之苦....”
他言语恳切,希望将士们能理解朝廷的困境,能理解他这个主帅的难处。
退兵是万万不能退兵的,也不可能退兵的,更不敢退兵的。
他王芬若敢在这个时候退兵,就等于战事不利,朝廷的狱诏,立马便能落到自己身上。
到时候作战不利丢掉官帽是小,政敌攻讦,扣上各种大帽子,掉脑袋也是小事,连累三族老幼,才是大事。
轻者收押流放,重者被贬为底层官奴,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时代的写照。
其他人可以退,但王芬这个主帅,是万万退不得,他不想退,不愿意退,也不敢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