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等到大战到达顶峰,也没有等到日落之前。
而是在鲜卑人蓄势待发,战事僵持之际,便果断让高顺的陷阵精锐交替轮防。
甚至不惜断尾求生,也要将前寨的十二万主力,抽身撤至后方防线。
万事不可太尽,这是郭藴在当初攻打九原时,便领悟的道理。
那一次他险些丧命,便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愈发深刻。
此番鲜卑人一鼓作气,不惜遣麾下精锐王牌,显然不可能只是要一座大寨。
所以郭蕴没有等到麾下士兵筋疲力竭,甚至没有等到日落斜阳的预期时间,便让曹性魏越等人直接撤了。
因为损失一道防线,于大局无关痛痒,夏军后面还有着十五六道,新建防线为依托。
所以,他们不差眼前这一道,鲜卑人想要,郭藴也舍得给,没有太多顾虑。
夏军的战略,就是依托之前修筑的大寨,壕沟鹿角,乃至地面荆棘等防线。
节节抵抗,步步后撤,一点点消磨鲜卑人锐气与实力,然后寻求决战之机。
夏军的精锐军团,为什么不出现在战场上?为什么看到一道道大寨被破,他们也不出现?
难道他们真的是,要坐等郭藴兵团流血,乃至消耗殆尽吗?
这里面的复杂,只有夏军高层,和郭藴张辽等内部人员人知晓一些。
夏军不是不想破敌,而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战机,这个机会不需要最佳,但一定要稳。
因为此战关乎整个河套,关乎整个并州,关乎整个北方百姓,能否迎来真正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