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中军战败,谁也别想好过...”
“大局为重!”另一侧慕容威,眸光凝然,心情沉重。
他瞥了眼和连身后三十万严阵以待的勇士,又转身望着中军战场一路横推的战车洪流。
慕容威心头压抑下没有轻易决断,而是向黑袍文士问计:“袁先生,战场形势如何?”
“我军又该如何?李屠夫是否还有后手?”
“如何?”袁先生眼眸微眯,俯视着南部军阵,又环顾左右两翼厮杀惨烈的战场。
他沉吟良久之后,方才幽幽道:“此战若何,其实大人心中,早有定论!”
“吾不过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怎能左右这凶险莫测的战场...”
袁先生言语轻缓,说得模棱两可,让人不难以猜测其中心思。
他不直接表态是有原因的,慕容威此人身经百战,到了这个时候,已然看出了战场局势。
如果说,在夏军没有展现杀手锏之前,战车没有出击之前,他们还有获胜的希望。
那战车出现,并且展现出了战场的绝对统治力之后,他们已然没了获胜的希望。
甚至从一开始,若夏军直接亮出战车重器,联军也依然没有获胜的可能,败北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说,夏军从一开始,就有着碾压鲜卑,碾压百万联军的实力...
此刻的战场上,别说百万大军,就算是三百万,也不是夏军战车的对手。
夏军之所以不直接亮出底牌,不直接展现终极杀招,甚至不顾中军士兵流血牺牲,也要坚持与联军打消耗战。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在等待机会,等待将联军所有士兵,拖入战场,全面歼灭...
若不然解释不通,夏军为何明明占据绝对的优势,却偏偏将战事拖到这个时候...
亦如之前所言,在李屠夫选定的时间,选定的战场,选定的地点,选定的方式决战,就应该想到其中的凶险。
之前种种,袁先生其实,都已经给众人言明,却没有人能听进去。
或者就算有人听进了,却碍于大势裹挟,不得不跟随联军出战。
如今他们算是体会到了其中恶果,这种时候,袁先生也不愿表态,更不想承担哪怕一丝一毫的战败责任。
因为他若直言出战,在场众人何想?若言退兵,战场上的联军如何?他于鲜卑大势中又该如何自处?
鲜卑人颓势已显,联军败局将至,各部大人其实心中已然有所明悟。
慕容威之所以出言询问,很可能是心中还存有侥幸,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联军陷入颓败境地的事实。
毕竟他们此前,还信心百倍,想要坐等中军消耗,拾取战后的胜利果实...
如今局势变幻下,所谓的入主河套,已然成为奢望,甚至此番能否全身而退,都是两说...
所以在这种关键时刻,他明哲保身,不表态不发言,便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