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清流发癫

第二天一早,阴云笼罩,风雨欲来。

辰时许,原本应该是朝阳初升的时候,天色依旧灰蒙蒙的,如同傍晚一般。

这大夏天里很难得出现这种天气,尤其是在北直隶。

潮白河西岸,硕大的避暑山庄中,数万匠户及其家人依旧在不停忙碌着。

那密密麻麻的黑点貌似都要把围墙围起来的框子给填满了。

这个时候,万历并没有在凉爽的水房里待着。

他已然带着永年伯王伟、李玄成和单思南等,在数百禁军轻骑的护卫下,来到了西面的围墙跟前。

这围墙内侧已然钉满了一排排的木板。

上面斜斜的,如同半边屋檐一般,那就是屋檐。

下面丈许高的木板直直的立着,中间有很多大致两人宽的门洞,里面简易的木桌和床铺什么的都能看到。

这就是匠户们的临时居所了,因为人太多,来不及盖房子,只能就这围墙用木板搭建出简易的木棚子来。

还好,这会儿是大夏天,住里面倒不会冷。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忍不住皱眉道:“国丈,这个也太简陋了吧,等下如果下大雨怎么办?”

永年伯王伟不假思索道:“没事的,万岁爷,屋顶的木板下面夹着油纸呢,雨淋不到里面的。

这个已经很不错了,微臣当年在外面干活的时候住的那都是茅草房,没有哪个当官的如同万岁爷这般还买这么多的木方和木板来给我们搭木房子。”

匠户这么苦的吗?

万历又回头看了看密密麻麻的院落,随即问道:“这些小院和中间的兵营什么时候能建好?”

永年伯王伟估摸道:“这个原本是定在九月份完工的,但万岁爷抽调了上万匠户去永平府那边,这边的进度就有点慢了,不过,十月份天气变冷之前应该能够建好。”

万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我们一共招来多少匠户了,工钱一个月要开多少?”

永年伯王伟细细介绍道:“万岁爷,我们已经招来木匠三万多户,铁匠两万多户,另外泥瓦匠、石匠、漆匠等也有两万多户了,加一起都超过八万户了。

至于工钱,您说能干活的就上,不管老少都先开一两银子一个月,所以,这工钱发的有点多,一个月都快二十万两了。”

看样子还得赶紧想办法赚钱来养活这些匠户。

这些匠户可都是宝啊。

比如木匠,不但会造水车,还有会造纺纱机的,还有会造织布机的,还有会造船的等等。

现在的大明正是资本萌芽的时候,谁掌握了这些自带技能的熟练工那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命脉。

那些文官不懂这个道理,只知道一味的兼并田地牟利,又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垄断生意赚钱,对匠户乃至商户都是一味的剥削压榨,其实这就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