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蒙恬将军的队伍停了下来,他转头看向这边,目光落在我身上。我心中一紧,以为要大祸临头。没想到,蒙恬将军只是微微皱眉,说了句:“莫要为难这史官。”声音低沉而有力,然后便带着队伍继续前行了。马蹄声渐渐远去,留下我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经过这次事件,我在太史令府的地位似乎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其他史官看我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毕竟我可是被蒙恬将军说过话的人。我也因此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真正记录下一些有价值的历史事件。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逐渐适应了秦朝的生活。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咸阳城记录事务。突然,城中传来一阵喧闹声,说是丞相李斯大人要颁布一项重要政令。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重大历史事件,赶紧朝着人群聚集的地方跑去。
到了地方,只见李斯站在高台上,手中拿着一卷竹简,开始宣读政令。李斯身着华丽的官服,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头戴高高的官帽,显得威严庄重。他的声音洪亮,在人群中回荡:“今大秦一统天下,为便利万民,即日起,统一度量衡……”
我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心中一阵激动,这可是秦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啊。我奋笔疾书,将李斯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认真记录下来。周围的百姓们有的面露疑惑,小声地互相询问什么是度量衡;有的则在小声议论,猜测这政令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我一边记录,一边在心里想着,等我回到现代,一定要把这段经历写成书,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亲眼见证了秦朝统一度量衡的这一刻。
然而,就在我沉浸在记录历史的兴奋中时,意外发生了。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冲出来,朝着李斯扔出一个东西。我定睛一看,竟是一块石头。石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李斯的头上,李斯顿时血流满面,倒在地上。他的官帽歪到了一边,头发也有些凌乱,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周围的士兵们反应过来,立刻冲上去抓住了那个刺客。刺客身材高大,满脸怒容,被抓住时还在拼命挣扎,嘴里喊着一些含混不清的话。现场一片混乱,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尖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我也被人群挤来挤去,手中的竹简和毛笔都掉在了地上。等我好不容易捡起东西,想要继续记录这突发的变故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人群挤到了远处,根本看不清台上的情况。
这一突发事件让我懊恼不已,这么重要的历史时刻,我竟然没能完整记录下来。回到太史令府,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太史令。太史令听后,脸色十分凝重,他嘱咐我一定要如实记录此事,不得有任何隐瞒或歪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历史的敬畏,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接下来的日子,咸阳城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气氛中。朝廷开始大肆搜捕与刺客有关的人,士兵们在大街小巷穿梭,挨家挨户地搜查。整个城市人心惶惶,百姓们出门都小心翼翼,生怕惹上麻烦。店铺的生意也变得冷清起来,摊贩们不敢大声吆喝,行人匆匆而过,不敢多做停留。
我作为史官,虽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也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每天,我都会听到各种关于刺客的传闻,有的说刺客是六国的残余势力,想要报复秦朝;有的说刺客是因为不满秦朝的繁重赋税,铤而走险。但到底真相如何,我也不得而知。
在紧张的氛围中,我依旧履行着史官的职责。有一天,我在城中记录一位老者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老者坐在街边的一块石头上,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如同干涸的河床。他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我曾经见过秦始皇,那时候我还年轻,秦始皇出行,队伍浩浩荡荡,他坐在华丽的马车里,身材高大,眼神中透着一股威严,让人不敢直视。马车的轮子很大,由四匹骏马拉着,跑得飞快……”
我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在心里想着,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见到这位千古一帝。想象着秦始皇的模样,他会是怎样的霸气与威严,会不会像老者描述的那样让人敬畏。
就在我以为日子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的时候,又一件大事发生了。秦始皇要举行封禅大典,这可是秦朝的头等大事。我兴奋不已,心想终于能见证一个真正的重大历史事件了。太史令府接到命令,要选派一名史官跟随秦始皇前往泰山,记录封禅大典的全过程。经过一番筛选,这个重任竟然落到了我的头上。
小主,
我激动得彻夜未眠,第二天,便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队伍里有身着铠甲的士兵,他们整齐地排列着,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有乘坐马车的官员,马车装饰得十分华丽,车轮滚动时发出沉闷的声响。一路上,队伍声势浩大,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跪地迎接,低着头,不敢直视。
我坐在一辆简陋的马车里,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偶尔能看到一些小村庄,村庄里的房屋错落有致,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田野里,农民们在辛勤劳作,有的在耕地,有的在播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想象着封禅大典的壮观场面。
终于,我们到达了泰山脚下。封禅大典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巨大的祭祀器具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有青铜制成的鼎,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有巨大的香炉,里面装满了香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身着华丽服饰的官员们来来往往,忙碌着。他们的官服颜色鲜艳,款式各异,上面绣着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官职。
我拿着竹简和毛笔,时刻准备记录下每一个重要的瞬间。竹简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黄色,毛笔的笔尖微微湿润,等待着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