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六年,高仙芝带领安西军从吐蕃手中夺回小勃律国之后,大唐在西域各国的威望再一次大涨,高仙芝个人成就也达到了他人生中的巅峰。天宝八年,高仙芝入朝,李隆基鉴于他的战功,为他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甚至高仙芝的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可见李隆基对高仙芝的宠爱。
天宝八年十一月,瓦罕走廊西端的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大唐朝廷,叶护的奏折上说,葱岭西南的朅师国(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国王亲附吐蕃,他们在吐火罗与小勃律国之间的道路上设置关卡,吐火罗运往小勃律归仁军的粮道受阻,为打通粮道,吐火罗叶护欲发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大唐皇帝调发安西兵助战。
朅师国依附吐蕃,而且还想切断大唐设置在小勃律国归仁军来自吐火仙叶护国的粮草,李隆基怎么可能忍得下去,铁定是要干他们的。
与此同时,吐火罗地区的北边,碎叶城西边的昭武九姓之一的石国国王不知道什么缘故得罪了高仙芝,高仙芝在得知吐火罗叶护向大唐皇帝的奏折之后,心想:“干脆从南到北,先平定了朅师国,然后从吐火罗地区北上,把石国也给端了。”
于是在同年十二月份,高仙芝向李隆基上奏石国“无番臣礼”,请求进讨。此时的高仙芝极得李隆基的信任,一个小小的石国,竟然不把天朝上国放在眼里,岂有此理,那就干了它吧,便准许了高仙芝的用兵。当然了,从李隆基的角度,他是想趁高仙芝正值壮年之际,以武力让西域各国臣服,把他们打服了,今后才会规规矩矩的跟着大哥混。
得到大唐朝廷的准许后,天宝九年二月,高仙芝再次带领五千精锐骑兵,过疏勒镇,带上李嗣业等战将,路葱岭守捉,然后翻越葱岭,与吐火罗叶护合兵,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小小的朅师国击破,并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以及在该国的吐蕃酋长,同时,册立勃特没那亲大唐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
随后高仙芝带领他那五千精锐骑兵进入了吐火罗地区,以扬大唐国威。为了稳住石国,高仙芝提前派人北上,要与石国约和。面对着大唐安西兵摧枯拉朽的战力,石国国王哪敢抵抗,便同意了投降。
高仙芝的精锐骑兵从吐火罗地区北上石国,到了石国都城之后,石国国王带着一众臣僚跪请投降。可是此时的高仙芝或许是因为以往从来未有败绩,基于大唐军队的强大,开始变得膨胀起来了,他不听李嗣业等人的劝阻,要以儆效尤,除俘虏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外,而其他老弱则尽杀之。从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杀降,杀老弱,那就做得有点儿不厚道了。
返程途中,高仙芝又以突骑施背叛为由,击破碎叶城的突骑施,俘虏了其可汗移拨。此时的突骑施早已不是当年苏禄可汗旗下的突骑施。
在前面也提到过,天宝三年那时候的碛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将军带领大军平定突骑施,斩杀莫贺达干之后,突骑施便再也没有反抗大唐的实力了。
不过,没有实力不代表他们就会一直老实下去,这群不服管教的突骑施人,在天宝七年(748年)又乱了,北庭都护王正见率兵征伐碎叶,这一次直接把碎叶城摧毁得稀巴烂,即“城壁摧毁,邑居零落”,碎叶城再也不是那个坚固无比的西域城池了。
此后,在天宝八年,李隆基册封突骑施移拨为十姓可汗,原本以为这移拨是个老实分子,即李隆基册立诏书上写得“不从恶党,远慕华风”,还是很看好那哥们的。可谁能想到,此人也是狼子野心,不满大唐的管教,不愿意做大唐的小弟,因而高仙芝从石国返回龟兹的途中,顺便就把这十姓可汗移拨也给拔了,看你服不服。
此时的西域各国,吐蕃在小勃律国吃了亏,更西边的黑衣大食刚刚取代白衣大食,才坐上江山,暂时还没有考虑东边,其他小国与大唐的体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大唐安西兵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岂是这些小国能比的?作为西域最高军事长官,高仙芝就像一只傲娇的艳丽的高句丽雄鸡,带领着大唐安西军纵横西域各国。
这一趟下来,高仙芝绕了一个大圈,先把西南方向的朅师国给踏平了,然后北上把石国灭了,再东归,将碎叶城的突骑施又揍了一遍,顺便把他们的王都给俘虏了,并带回长安,所到之处,无人能及,无人敢挡。
回到长安后,李隆基下令斩杀了石国国王。石国国王主动投降的情况下,还被高仙芝“灭国”,国王也被李隆基斩杀了,这事不仅仅没有起到对西域各国的震慑,反而诱发了他们集体对抗大唐、
因为,这石国国王在投降之时,留了一手,那便是让他的儿子,石国王子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样子,逃了出去。石国王子逃走之后,一路向西要去寻求西亚那已替代白衣大食政权的黑衣大食出兵,在出逃的路上,石国王子也不忘记寻求昭武九姓其他各国的联合帮助,他不断的诉说高仙芝的贪暴、欺诈行为,这也引起了诸国的愤怒,于是各国潜引大食,欲共攻安西四镇。
黑衣大食与大唐,这两个当时的东西亚超级大国,也将在石国重镇怛罗斯,来一场硬碰硬的作战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突骑施苏禄可汗之后,大唐在西域的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年扶持突骑施,扶持苏禄可汗,让他充当大唐在西域的打手,以最小的代价让西域各国臣服。后来发现把小弟扶持壮大也不太可靠,于是就自己派兵扫荡各国,只要有哪小弟一冒头,就把它拍下去,这种方式固然没错,只是大唐付出的代价也将更大,因为需要更多的财力来支撑。
天宝六年,高仙芝带领安西军从吐蕃手中夺回小勃律国之后,大唐在西域各国的威望再一次大涨,高仙芝个人成就也达到了他人生中的巅峰。天宝八年,高仙芝入朝,李隆基鉴于他的战功,为他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甚至高仙芝的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可见李隆基对高仙芝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