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李县公纵容士兵劫掠,应该严惩!”
有大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为李世民就是这个意思。
“严惩?李县公灭了东突厥,若是因为这点小事,就要严惩,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有大臣不赞同,因为这件事就惩处李靖。
“呵呵,功是功,不能混为一谈,既然犯了错就应该惩罚,若是不然,岂不是以后谁都可以凭借功劳肆意妄为?”
“你这是在混淆概念,老夫的意思是,李县公这次就算有疏忽,也不至于因此受罚!”
“呵,疏忽?你可有想过,以为士兵的劫掠,给我大唐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能够有什么后果?”
“老夫切问你,如今东突厥的地盘,是不是已经属于我大唐?”
“这是自然,还用得着问?”
“好,既然是我大唐的土地,那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突厥牧民,他们是不是我大唐的百姓,是不是陛下的子民?”
“这……可以算是。”
“那好,既然他们是陛下的子民,那李县公纵容士兵劫掠我大唐的百姓,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你这话不对。”
“当时劫掠的时候,那些突厥人可还没有成为我大唐的百姓呢。”
“好,就算你说的对,那个时候那些突厥人,还不是我大唐的百姓。”
“可是经过士兵的劫掠之后,那些突厥人是不是会因此,对我大唐心怀恨意?”
“大唐想要治理这些人,是不是也因此变得困难无比?”
……
赞同惩罚李靖的官员,最后的发问,让不赞同惩处李靖的官员,一时无言以对。
争论有了结果,赞同对李靖惩处的官员,占据了上风。
“陛下,还请责罚李县公!”温彦博再次出声道。
李世民缓缓开口,“药师纵容士兵劫掠,确实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
“然,此番攻灭突厥,药师居功至伟……”
李世民进行了一大长篇的叙述,总结起来无非就两点。
口头警告李靖,并让他居家反省一月。
“谢陛下!”李靖脸上没有任何的不满,恭恭敬敬的对李世民揖礼。
李世民微微颔首,随即给了身旁的王德一个眼神。
王德当即打开册书,大声宣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