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也不想的就说道:“这还用问,肯定是选择有朝廷证书的工匠。”
“朝廷都已经认证过了,他的技术自然是不用担心。”
赵铭笑着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陛下你想一下,民间那些工匠为了能够保证自己有活干,就会想法设法的拿到朝廷颁发的证书?”
李世民点点头,“那是当然。”
“只不过,这也没法提高工匠的技术,只是会淘汰那些技术不好的工匠啊!”
“陛下,那些没法获取证书的工匠,他们要么改行做其他的行当,要么就只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术。”
赵铭分析道,
“如此一来,咱们大唐整体的技术水平,可不就提高了?”
“而且,朝廷还可以……”
赵铭当下又把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对李世民说了一遍。
比如,各工种技术评级的标准,应该怎么来确认。
然后,每隔三到五年,对这些评级标准,进行一次修订,适当的提高技术标准。
颁发的证书,也需要一个有效期。
过了有效期之后,就需要重新进行考核。
如此一来,评级标准提高了,工匠们想要自己的评级不往下掉,就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术。
如此一来,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陛下,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相信等过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之后,咱们大唐的工匠技术。”
“与现在相比,将会提高到另外一个层次。”
“另外,朝廷需要给这些有证书的工匠,给予一些该有的政策支持。”
“比如,只要是持有证书的工匠,低等级的证书,见到县官可以不跪等等……”
赵铭再次的说了许多,主要是提高工匠在社会上的地位。
李世民对此有些迟疑,倒不是他不愿意,只是担心若是按照赵铭的提议去实行。
恐怕朝中的那些大臣,会站出来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