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们对他已是多有亏欠,你怎还能狠得下心,下得去手!”
言及此处,长孙皇后的眼眶早已泛红,泪水潸然而下,声音也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李世民凝视着长孙皇后那双盈满怒意的明眸,心中不由一紧,连忙柔声劝慰道:
“观音婢,你岂会不知朕心之痛?那孩子,亦是朕的骨肉至亲啊。
只是,这次他所犯之过,实在太过深重,朕若不严加惩处,
又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如何维系这大唐的律法纲纪呢?”
长孙皇后并未理会李世民的辩解,她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你以为我身居后宫,便对世事一无所知吗?夜儿此番,究竟有何过错?
那柴绍所作所为,若非你身为帝王,暗中庇护,岂能逃脱死罪?
所以夜儿上诉无路才去私自报仇的,他哪里做错了?
而今,你却要以此为由,将夜儿打的重伤去给你的朝臣们交代,还真的是天家无情啊。”
话语间,长孙皇后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李世民处理方式的不满与不解,
她深知宫廷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却也难以割舍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与担忧。
李世民闻听长孙皇后之言,深知她此番动了真怒,却仍只能温言相劝:
“观音婢,此事远非你想象中那般单纯,你身处深宫,朝堂之上的纷扰复杂,
实非你所能尽知。朕亦是有心无力啊。”
长孙皇后一听,怒火更盛,当即反驳道:“你贵为一国之君,竟连自己的亲子都护佑不得,
若你早先坚定地站在夜儿一侧,又何至于此?什么朝堂复杂,哼,那便由你好生去摆弄你的朝堂吧!
儿子你不心疼,我自有我来疼惜,我以后就去和儿子住,你不要再来找我了!”
话语间,满是痛心与决绝,说完之后他没等李世民说什么,直接走出御书房上了自己的銮驾。
李世民欲再携长孙皇后之手,共赴劝解之途,却未料皇后未予他半句置喙之机,径直以回宫之令截断了所有言语。
李世民素来尊荣自重,断不肯在侍卫仆从的众目睽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