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桓会答应孟峙东的请求也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是父女二人的鼻子可以帮忙寻找方楚清,其次便是若真的帮助他们解除了诅咒,鄂伦春人将永远站到公孙桓这边。
邓家兄弟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作为地头蛇,他们多多少少也听说过鄂伦春人的故事。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翰尔族并称索伦三部,在明末清初起便是后金的主要募兵对象,他们被称为索伦兵。
其中,鄂温克族和达翰尔族经常通婚,被称为兄弟民族。
进攻中原的时候,索伦兵大放异彩,而留在祖地的索伦兵后来又成了阻挡沙俄南侵的主力。
后来清朝时期,八旗兵迅速衰落,索伦兵开始占据了历史的舞台,参与了雅克萨之战、平定准噶尔之战、远征缅甸贡榜王朝之战、大小金川之战、远征廓尔喀之战等重大战事。
而鄂伦春人是最少与外界接触的,参与战争也是因为后金时期被皇太极征服的原因,雅亚不会参与人类自己的战争,祂只保护鄂伦春人的种族延续。
当然,索伦另外两部也是如此,所以不必将他们与满清混为一谈。
而且,关内的满清与关外的满族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八旗子弟看来,关外的满族人都是贱民,毕竟稍微有点地位的都进京享福去了,是中原的花花世界不好吗?非在关外吹寒风呢?
二者就是功成名就的大老板和穷亲戚的关系,相看两厌。
甚至更过分。
关内吃不起饭的汉民流浪到了关外,索伦三部的人们对他们一视同仁,帮助他们这片极寒之地站稳了脚跟。
作为回报,汉人们教会了只会渔猎的索伦人耕种,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当然,他们是少部分,毕竟作为龙兴之地,汉人怎么能去贵族老爷的祖坟头上动土呢?万一撅了老爷们的龙脉怎么办?
由于日子过的太惨,也有人向乾隆建议派人教回人教索伦人耕种。
计划很成功,三年之后,大丰收,索伦人开始有了余粮。
奇葩的是,大臣们觉得索伦人吃太饱不利于保持战斗力,于是建议乾隆下令将教他们的回人迁回去,并且杀掉了逃过了掌握了耕种技术的汉人,索伦人的土地也被收了回去。
就这样,大家越来越仇视对方。
也不要对所有的满族都那么仇视,毕竟第一个喊出反清复明口号的人就是清初时期的正蓝旗将士,他们还打算拥立永历皇帝来着。
当然,他们失败了。
满人皇帝统治下的吴三桂汉人集团击败了打算拥立汉人皇帝的满族旗兵,这事儿,难评。
清朝要灭亡的时候,东北的满人也是积极响应革命,喊出来“响应南方革命,勿使清帝东归”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