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朱允炆:孤要绝食一月,为天下人请命

只有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

……

初二。

京城文庙。

士子们乌泱泱一片,如同过江之鲫,将此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慷慨激昂,痛斥新政之弊;有人低声附和,暗自担忧未来;更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在明日的祭孔大典上一展身手,将那“离经叛道”的苏尘,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处处弥漫着火药味。

“听说了吗?那安国公搞的新政,简直是把老祖宗的规矩都给扔了!”

“可不是嘛!什么招标,什么工程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我看啊,他就是下一个王莽,迟早要篡位!”

“嘘!小声点,小心被那些‘血滴子’听了去!”

类似的议论,不绝于耳。

《利字当头,人心不古》、《纲常名教,洪水猛兽》、《新政与新莽》……

一篇篇檄文,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京城内外迅速传播。

文章中,苏尘被描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奸佞小人,一个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

百姓士绅,也因此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支持苏尘,认为新政利国利民,乃是强国之道;

另一派则坚决反对,认为新政伤风败俗,动摇国本。

双方争执不下,甚至大打出手,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更有人将苏尘的老底掀了个底朝天,说他本是奸臣杨宪的门生,后来又是胡惟庸的座上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奸臣.还有人说苏尘已经养了很多兵马,又把持朝廷财政大权,谋朝篡位只在数月而已。

这些文章,在李善长党羽的推波助澜下,以黄子澄那篇刊登在《儒报》上的雄文为首,如风暴般席卷京城。才一个上午,京城舆论就已是甚嚣尘上,矛头直指苏尘。

私底下的议论尺度就更大了,直接说苏尘就是野心家,比胡惟庸坏一百倍!

苏尘的支持者们,更是遭到了地痞流氓的围攻,家宅被扔石头、臭鸡蛋,个个吓得不敢上班。

吴王府也未能幸免,同样被流氓围攻。

……

贸易衙门。

朱允熥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上写满了焦虑。

“安国公!不好了!”

他气喘吁吁地说道:“百姓果然分裂了!到处都是争吵,甚至还有人打起来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朱允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他虽然年轻,却也并非不谙世事。

他很清楚,眼下的局面,远比之前的任何一次危机都要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