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晁错说完,刘启已经猜到了,抢答了出来。
晁错很高兴,刘启正在按着自己的引导思考,这事儿已经成功了一半。
“是的陛下,梁国很关键,他不仅是吴楚两国西出的第一防线,更是卡着齐国西进的咽喉,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可以说,只要梁国不破,都城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且梁王刘武更是陛下的亲弟弟,和陛下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旦陛下开始削藩,梁王也会被其他诸侯王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梁王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陛下只需要争取到梁王,便有足够的实力削藩。”
晁错说的很有道理,刘启听完也是有了决心。
“过两日是太后的生辰,到时候刘武肯定会进京拜见,我便趁这个机会试探一下他的口风,争取把他拉拢过来。”
刘启高兴了,晁错又变得一脸愁容。
“陛下,当今真正麻烦的事,不是如何削藩,也不是削藩后的应对办法,而是如何启动削藩。
太上皇和苏丞相二人应当是不支持削藩的,如果陛下过不了这一关,削藩的事就没办法提出来,更别提之后的事了。”
“原来是因为这事。”刘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不用操心,我以前和苏丞相聊过,他是支持我削藩的,只要苏丞相赞同,父皇肯定不会反对的。”
晁错不放心,“陛下,还是去确认一下的好,要是有太上皇和苏丞相二人的支持,这削藩可就轻松多了。”
刘启没有再听晁错说什么,直接起身离开了。
刘启是个急性子,既然决定了要削藩,那就不会再有丝毫犹豫,急忙下去为削藩做准备了。
————————————
削藩是件大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要做好万全的铺垫。
第一个要处理的,便是和匈奴的关系。
为了大局考虑,刘启不得不重启和亲政策。
刘启已经选好了和亲的公主和随行的队伍,准备让他们出使匈奴。
自从中行悦事件发生后,汉代对和亲的队伍一直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经过重重审核确认无误的人,才有资格随行前往匈奴。
中行悦的事可真是让朝廷吃了个大亏,朝廷不得不重视。
在第二天大朝会上,刘启宣布了和亲的消息,但遭到了一众文臣武将的反对。
武将反对好理解,他们受不了这种屈辱,劝刘启和匈奴决战。
文臣是以申屠嘉为首的,他们抬出了刘恒时期定下的政策,反对刘启和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