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晁错,拜见陛下。”
晁错又来求见刘启,他感恩刘启将他保了下来,因此特地来献计。
“晁内史,朕现在心烦意乱,你还是回去休息吧,朕现在谁也不想见。”
晁错却执意要见,“陛下,臣此次是有备而来,特来为陛下献计。”
“住口住口!你还嫌事情闹得不够大吗?跑到朕面前来献什么计?”
晁错有自己的见解,“陛下,诸侯王都是硬茬,安抚怕是起不到什么作用,朝廷的态度应该比他们更强硬才管用。
既然事情已经闹大了,陛下不如将大就大,加快削藩的速度,把他们的力量趁势削弱,不然他们日后更是大患!”
对晁错的建议,刘启嗤之以鼻,“藩王已经在秘密联系了,你还要继续削藩,岂不是逼他们造反吗!”
“陛下呀,藩王大多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一味的安抚,只会让他们觉得您好欺负,现在只有比他们态度更硬,强行压住他们,才能让他们服软。
陛下可以安抚一批打一批嘛,像淮南三王、燕王、代王,他们就适合安抚;
像吴王、楚王以及齐国那几个王就适合打压。
因为他们的势力比较强大,而且和陛下有着深仇大恨,不削弱他们,陛下怕是寝食难安。
陛下和刘濞可是世仇,难道陛下就忍心中央的权力,被刘濞这个小人所夺吗?”
晁错的话,无疑是戳到刘启的肺管子上了。
刘启和吴王是有深仇大恨的,当年因为下棋砸死了吴王世子,现在两家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以刘启的脾气,怎么可能容忍得了吴王刘濞?
刘启登基后,就把加强中央集权定为汉王朝的国策,而和刘启有着深仇大恨的刘濞,就是强化中央集权的最后一步。
晁错又讲了一大堆道理,就是要鼓动刘启削藩。
“不要再说了!”
“朕意已决!明日大朝会上全面削藩!”
……
“唉……”
窦婴微微叹了一口气,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书。
上次窦婴出面给刘启解围,虽说得到了刘启的信任,但也因此得罪了窦太后。
从那之后,窦太后就除掉了窦婴出入宫禁的名籍,不准他入宫奏请。
窦婴也就因此一直闲在了家中,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了。
因为窦婴得罪了窦太后,所以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怕和窦婴走得太近,被窦太后划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