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清君侧,诛晁错

“别急,你慢慢说。”

贾谊缓了一口气,“这里是齐王刘将闾的密报,深夜了才送到左丞相府,臣看到后不敢有片刻迟缓,立刻进宫面见陛下。”

“吴王刘濞联合楚国、赵国等六个国家,即将起兵造反!”

……

这消息是在刘濞起兵的前一天,齐王刘将闾送到京城的。

齐王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打算为子孙谋一条路,没有选择造反。

但是得知刘濞造反的消息后,刘启并没有特别震惊,就仿佛提前预料到了一般。

二人的梁子,自从砸死刘贤开始就已结下,早晚必有一战。

直到三天后的下午,刘启才收到了地方人的奏报,确定了吴王刘濞造反的消息。

而济北王刘志,因为消息走漏,被济北国的郎中令率先抢夺了兵权。

那郎中令便以兵权挟持住刘志,刘志也因此无法出兵参与反叛。

除了齐国和济北国以外,其他六个国家在听到刘濞造反的消息后,也纷纷举兵响应,加入了造反的队伍。

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淄川国、济南国七个国家组成反叛的队伍,史称“七国之乱”。

一时间,中原大地反叛四起,匈奴人也趁势入侵中原,颇有改朝换代的迹象。

说是七国之乱,实际上是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这牵扯到所有的诸侯王,关乎二十多个诸侯王的共同命运。

因此,七国叛乱之初,许多诸侯王都摇摆不定,根本拿不定主意。

大部分诸侯国还是不愿意造反的,毕竟刀子没动到他们头上来,他们可不愿意提着脑袋干造反的事情。

为了避免他们倒戈,刘启便听从了贾谊的建议,下达了赦免令。

除去七个国家造反的诸侯王以外,其余人只要此时投靠朝廷,无论罪过大小,一律赦免,朝廷不再追究以往过错。

此诏一出,令那些摇摆不定的诸侯王瞬间坚定了下来,坚决站队中央朝廷。

有了他们的支持,这次平叛在刘启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

刘启一诏安定了天下所有诸侯王,但刘濞也不是废物,这么多年的积累,让他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此次反叛他也是信心十足。

持久战打不赢,殊死一搏总没问题吧。

刘濞造反,先是斩了朝廷驻吴国的所有官员,以此表示和朝廷斗到底的决心。

因为刘濞自己是62岁,最小的儿子是14岁,所以刘濞下诏,全国上至62岁、下至14岁男子,一律参战。

造反就没有退路,刘濞这是拉着全国上下殊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