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学医救不了大汉

“竟然处死了犯人。”

“奴还听闻这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他哭的十分悲伤。

闻言,刘志眉头顿时一皱,脸上瞬间便涌出了怒意。

“大胆!”

“他们这是在违抗朕的圣旨嘛?”

刘志彻底的愤怒了。

这就是在明着违背他的圣旨啊!

当即,他便直接派人前去将李膺等人全都押回了洛阳,其中受牵连者多达二百余人。

此事一出,朝野巨震。

太尉陈蕃率先上书。

称刘志此事欠妥,随后便是百官上书,太学学子们亦是纷纷开言。

强大的舆论压力瞬间直逼刘志而去。

可刘志又怎么会罢手呢?

但凡不是因为顾熙,他早就已经开始针对这些人了。

仅仅几日时间。

他便直接羁押了一百余带头的士人,并借陈蕃举荐的人不称职之由,直接罢免了陈蕃这个太尉。

并开始悬金购赏这些年来批判朝廷最狠的士人。

——天下震动!

原本的大汉便已经到了随时都要爆炸的变化,只是顾熙的出现减缓了这件事的发生。

但这一次,此事谁都拦不住了。

刘志甚至连顾熙都不见了,直接让人将顾熙挡了回去。

彻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整个大汉庙堂,自这一日起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一个实权皇帝的愤怒在这种封建时期,那便宛如雷霆。

大汉本就游走在崩溃边缘的吏治。

自这一日起,迅速崩溃。

士大夫集团的衰弱,那便注定了宦官的崛起。

尤其是刘志对于顾熙态度的改变,无疑是更加加剧了此事的发生。

宦官们强力压制要反扑的士人。

各地吏治迅速腐坏。

流民再起。

且此次相比于两年之前,来的更加猛烈。

这就是大汉致命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深,不可能缓解。

而最关键的是,不仅仅只有内患。

近年来崛起的鲜卑再次联合南匈奴、乌桓等族,分兵数路进犯云中、雁门、辽东等郡。

大势就宛若潮水一般,翻涌而来。

人力万不可阻!

但顾熙又岂能会坐视呢?

北宫。

如今的顾熙,就连身形已经有些佝偻了。

已经年过七十的他,老态尽显。

但整个人的身上却仍是散着一股凌人的气势。

“太傅如此年纪又何必再掺和这些呢?”

刘志看着顾熙,脸上带着明显的不高兴。

他以为顾熙又是来求情的。

但顾熙却直接摇了摇头,沉声道:“朝中之事,老臣并不在乎。”

“亦不会阻拦陛下。”

“老臣此次前来,是向陛下请战鲜卑。”

闻言,刘志瞬间愣了一下。

他紧紧的盯着顾熙,几乎瞬间便摇了摇头:“不可!”

“太傅已年过七十。”

“岂能再次统帅大军?”

他并不是怀疑顾熙的能力,而是真的觉得顾熙有些太老了。

顾熙干笑了两声,旋即轻声叹道:“陛下放心,老臣绝不会耽误任何战事。”

说着,他的语气微微一顿,眼神忽然就落寞了起来:

“若是当真能死在战场之上,或许亦是命中注定吧。”

刘志紧紧的盯着顾熙,沉默了良久后,这才再次问了一句:“太傅当真心意已绝?”

“老臣心意已定。”

顾熙点了点头,眼神忽然变得凌厉了起来:“在臣有生之年,绝不能让蛮夷侵我大汉!”

闻言,刘志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就这样看着顾熙,犹豫了片刻后,终是微微点了点头:“好!”

其实他也是有些希望顾熙离京的。

因为只要顾熙在,这些士人就总觉着有办法能够限制住他。

以往他还没有这种感觉。

但是随着掌权的时间越来越久,这种感觉就是愈发的清晰。

当然,他也不会毫无准备。

自然还是让有经验的统帅担任副将,以免顾熙出现任何差错,进而导致大汉大军崩溃。

顾熙又和刘志说了许多赈济灾民以及宦官权力之事。

其实他这已经当做是临终遗言了。

以他这个年纪,如今再次上了战场,又岂能活着回来?

刘志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这一次,他听得十分认真。

“陛下.如今我大汉天下,流民四起,外地环伺。”

“此时再行党锢之事乃败国之兆。”

“当今之际,陛下应安人心,切莫让天下百姓人心离散。”

顾熙就这样平静的说着。

看着顾熙那满头的白发,以及脸上的皱纹。

刘志的表情愈发复杂。

他想起了很多事,想起了昔日顾熙于他身侧,助他稳定根基之事。

一瞬间,刘志只感觉心中的不满仿佛褪去了些许。

他看着顾熙,沉默了良久,终是忍不住开口想要再次劝劝顾熙:“太傅何不——”

还未等他说完。

顾熙直接摆了摆手,淡然道:“陛下无需担忧老臣。”

“若是天下可安,也算是老臣对得起我大汉的历代先君吧。”

“哪怕就算死在战场之上。”

“又能如何?”

顾熙的表情没有半点畏惧。

到了现在,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畏惧死亡了。

今日他前来。

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劝一劝刘志。

顾氏是不可能亲自下场的。

但若是想让刘志罢手,避免大汉持续衰弱下去,唯一的办法便是如此。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唯有如此,才能让刘志清醒过来,分出个轻重缓急。

说罢,顾熙再次朝着刘志拱了拱手,旋即转身便朝着宫外而去。

刘志怔怔的看着顾熙那有些佝偻的身躯,脸上亦是闪过了一丝难过之情。

当此事传开之时,朝野皆震!

顾熙再次挂帅了?

倒没有人怀疑顾熙的才能到底如何,只是在担心着他的年龄。

当然,也有不少士人是不想让顾熙离开洛阳的。

因为只要顾熙在。

他们就会有底气,纷纷赶来冠军侯府劝阻顾熙

但顾熙却连见他们都未曾见一面。

只是见了一些朝臣。

这些人其中倒是有人理解了顾熙的苦心,前来拜见之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满的哀容。

又怎么能看不出来呢?

顾熙又何时畏惧过死亡?

平天灾;赴灾区;以一人之力独面阎党.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摆在这里,他们又怎能看不出顾熙的苦心?

果然,就在两日之后。

刘志真的释放了那些士人,虽然仍旧对他们进行着禁锢,但态度却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看出了顾熙的苦心。

就在顾熙动身之日。

万民齐聚。

无论是民间百姓,亦或是太学士人,皆来相送。

看着顾熙那略显佝偻的身躯,以及那满头的白发,声声悲戚之声响彻整片天地。

刘志亦是亲自来了。

他似乎是想送送顾熙。

不过却也并未露面,只是站在城墙之上,看着顾熙那越行越远的马车,沉默了良久,最后只是深深叹了口气:

“太傅,真乃万古不见之忠臣也!”.

顾易一直都在看着这一切,此事的心情同样有些复杂。

不得不说,顾熙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他真的是为了整个顾氏与大汉呕心沥血,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

可历史的车轮会因此而暂停吗?

显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