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未开便劝退三部联军;身无实权却可整治地方官员。
稍有动作,便会引起天下百姓关注。
他最忌惮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顾熙的声望之高,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这个皇帝。
其实刘志对顾熙还是有感情的。
但皇权终究还是自私的。
他不能去拿自己的皇权去赌未来。
若是待他身死,后世的皇帝会如何?但凡根基不稳,便会有可能被士人将权力夺走。
哪怕顾熙不会又能如何?
亘古至今,出现过几个顾熙这种臣子?
他岂能不去考虑这些?
最关键的是,刘志忽然有些畏惧了。
或许是因为过于沉迷于享乐,这两年来他亦是渐渐感觉到了自己身体愈发力不从心。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感觉。
长期的享乐已经彻底掏空了他的身体。
而他至今,却仍没有子嗣。
没错,哪怕后宫规模足足高达万人,但刘志到现在却仍是没有子嗣。
只有三个女儿。
如今朝堂上已经对于此事已经是议论纷纷。
这让刘志都不得不重视了起来。
若是他当真突然出现意外。
那这些年来他好不容易维持的朝堂平衡,注定便会被顷刻推翻。
没了他这个保护伞的宦官。
岂会是士人的对手?
至于顾熙他可能会帮宦官吗?
刘志有些慌了。
除了让太医帮自己调养身体之外,他更是宣布改元“永康”,想从各个方面尝试养好自己的身体。
但这一切却终究还是枉然。
或许是因为心理作用的关系,刘志反倒是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
他的脾气愈发暴躁。
帮他调养的太医更是接连被处死。
无论是宦官亦或是士人都再难以从他这讨到笑脸。
就在永康元年六月,一道诏令再次从洛阳传到四方。
——召各地藩王子嗣入京。
此事一出,可谓是天下皆震!
这种旨意的信号实在是过于明显了一些。
皇帝似乎不行了!
与之前下相反,百姓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毕竟刘志不重用顾熙的举动,早就引起了百姓非议,纷纷称其这是在接受神罚。
但庙堂群臣就不得不关注这件事了。
当下,便有上奏称,应该立刻将顾熙召回洛阳。
在如今的天下。
皇帝崩殂顾熙摄政都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常识了。
但刘志又怎么能答应呢?
只要顾熙入朝,他竭力打造的政治平衡瞬间便会被打破。
若是到时顾熙再出了意外。
这些权力必被士人所夺。
这是他不能接受之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志压下了所有声音,乾断独纲直接确立了太子之位。
将解渎亭侯刘淑之子刘宏立为太子。
并着手开始帮其积累根基。
对于这件事,刘志确实极为有经验。
时隔多年,他竟成为了昔日顾熙那般的角色,为刘宏这个太子保驾护航。
这些年来可不是所有士人都在与宦官对抗,面对这种毫无根基的新太子,根本就没有人会拒绝。
不过刘志却也并未忘记宦官。
他并未将自己所重用的宦官再次交给刘宏,而是让刘宏自己培养。
对于这一切,自是有人给顾熙送去书信。
但顾熙如今尚在益州,岂能直接收到消息?
且最关键的是,顾熙如今也不在乎这些了。
似乎是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让顾熙开始思考造成如今局面的本质。
他开始放慢脚步,开始观察各地的民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
他想到了土地兼并。
然后便想起了昔年光武帝、明帝等皇帝实行的度田政策。
甚至还进而思考更为详细的计划。
其中包括对大族的限制以及对百姓的帮助。
他是想从根本上解决掉大汉的问题!
这还未完,或许是因为考虑的太远,他竟是将昔年顾炜幼年时说的那句话给捡了起来。
真正深入地思考起了此事的可能性。
这可是天大的进步!
顾易对此格外的震动,对于现代人而言,这点事自然不值得一提。
但对于顾熙这种生活在历史局限性之中的人而言。
能有这般思想上的跨越,就是难如登天!
顾熙能救大汉吗?
并不见得。
无论是度田也好,亦或是后续他想的那些也罢。
这种事都不是如今能够做到的了。
但若是顾熙真的将此事提了出来,会不会让后续的制度发展产生巨变?
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很显然,他现在做的这一切绝对会引起根本性的巨变。
而就在顾熙还尚未赶回洛阳之前。
就在永康二年,八月丁丑日;
——刘志崩于洛阳。
太子刘宏继位,改元“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