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筹备两会

生活的橄榄枝 王凡人 2414 字 1小时前

不仅是南城,东城和北城的破败房屋也允许置换新房。

新建的城区不仅有二层独栋小楼,就连三层、四层的商业楼也比比皆是,一切都是按照事先规划修建的。

三进、四进的宅子也出现在了南城老区和东城老区,过去的贫民区旧貌换新颜。

过去的高档城区,在扩建之后与新建的三块城区难分伯仲,搞的地产商都发懵。

而且拆除城墙和开挖玉带河产生的土方,把新老城区的低洼地区都填平了。

城中不再有受灾地区,都变成了居住福地,让整个襄阳城的土地价格产生了混乱。

引水渠完工之后,三万劳工开始了另一个工程,沿河植树。

一座光秃秃的城是没有活力的,从另一个世界过来的王凡,一直记得至理名言。

那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植树!

落日山由北向南绵延百里,山中林木茂密有些地方甚至终年不见阳光。

王凡在建落日山庄的时候,就仔细观察过,过于茂密的山林就让他担忧过。

现在好了,三万人上山间苗,既解决了隐患,又绿化了襄阳。

一天的功夫,十万棵树苗便到了襄阳城中,沿河绿化带一天便完成了。

之所以在引水入河之后植树,就是为了灌溉方便。

如今的玉带河不再如以前的护城河那般死水一潭,而是在襄阳城的一南一北分别开了条水渠。

这样,梧桐河由北方进入玉带河,在襄阳城内转个圈从南方流向细鳞河。

水渠所经之地,城市中可以用之洗衣做饭,乡村可以用之灌溉农田。

可谓是一项造福万民的德政工程,君不见那襄阳县府两级官员都在上书朝廷表功。

当然,王凡也不可能让他们闲着,下乡督导水渠开挖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

不晒掉一层皮就想邀功,那是门儿都没有。

同样,四丈宽的水渠两岸栽种不少树木用以固定河岸,避免水土流失造成水灾。

府衙严令不得砍伐河道两侧树木,违者按照损毁程度判处劳役、流放等徒刑。

当玉带河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掩映的时候,王凡带着襄阳城中所有豪绅河边散步。

众豪绅现在对王凡言听计从,王凡包给他们的工程从不拖欠,竣工审验合格便给。

他们都在襄阳开发中赚到了不少钱,对王凡的信任程度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众人走了一段路之后,王凡出言道:“诸位觉得这条河上还缺点什么?”

豪绅们举目望去,看着奔流的河水一时不知所措。

一个大腹便便的家伙道:“没有船!”

众人纷纷点头,又齐齐看向王凡。

王凡笑道:“不错,这条河虽然活了起来,但还缺少人气。”

那个胖子有道:“侯爷,难道要安排一些渔夫?”

王凡笑了,他用手点了点那个胖子,然后说道:“这条河上缺少画舫,缺少游船!”

众人恍然大悟,哦!啊!之声络绎不绝。

王凡道:“在场的诸位谁经营着青楼楚馆?”

有几个家伙显得有些尴尬,毕竟这种生意难登大雅。

王凡接着道:“难道不想在这河水搞一艘画舫?才子佳人泛湖舟上岂不美哉?”

众人眼前大亮,这可是一条生财的路子,有人一开始琢磨了。

又听王凡道:“城中的青楼可以置换画舫,两层、三层皆可。

亦可经营游船,通过水道在梧桐河与细鳞河之间泛舟山水之间。”

王凡把大量业务交给城中豪绅,既可巩固城中势力,又可赚一些管理费用。

这些业务都是要投标的,而且在梧桐河与细鳞河的出入口都设有关卡。

不但有闸门,还有一条铁锁横在河口。闸门可以在汛期的时候关闭,避免水位上涨造成水灾。

铁锁用来拦住过往船只,收费放行。也可用于阻挡敌人通过水路入侵襄阳。

众人沿着河边的青石板路边走边聊,王凡神情淡然,众豪绅眉飞色舞。

这时众人到了引水口,四丈多宽的水渠宛若一条小河。

突然有人发现,一座水上楼阁缓缓行来。

阵阵惊呼传来,这些豪绅都不是乡下土财主,都是见过世面的人。

当然看得出引水渠水道内驶来的是画舫,十艘画舫缓缓驶进玉带河。

画舫高三层,宽三丈,长十丈,雕梁画栋造型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