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不对等交换

另一个比较特殊,和这里格格不入的,是一个欧美人院子门口常见的邮箱。不过在这里,它肯定不是用来收发信件的。

“和你们相比,我们能获取到的异常物品十分有限,但一般情况,我们要的,也只是实用性很高的物品。”

虽然他可能没那个意思,但听着像是阴阳基金会一天到晚整些没用的东西。

“这个,我们管它叫‘聚宝盆’......”

顾名思义,据他描述,这个盆能在全球范围内搜集投入盆内的物品,直到达到整个盆的容积。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等盆里的粮食满了,魏朗葛让我搭把手,将小麦倒到一个袋子里。倒完之后,他随手拿了一粒又放回盆里,十来秒后,一生二,二生三,小麦又开始堆积。

“所以,这些粮食是从......”如果是劫富济贫还好,但要是用另一些贫苦之人“拆东墙补西墙”,感觉就和罗斯那时候做的事差不多了。

“我们做过实验,在四个不同的地方堆放了染上特殊荧光标记的小麦,经过多次实验,盆内不同荧光标记的占比很少,且大致相同。”

“之后又用不同体积的小麦做了实验,最后的荧光标记比例和体积比类似。所以,粮食越多的地方,汇聚到这里的便越多,反之亦然。”

“那就还好。”

“是的,我们都知道,目前人类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所有人,但分配的严重不均,让太多的人仍饱受饥饿的折磨。”

“我们能用这个收集一点,但比起人们浪费和霸占的部分,聚宝盆的收集速率还是太慢了。”

“这些手工品,是附近的村民们做的吧。”

“对,我们可以无偿赠予这些粮食,但他们需要更有尊严地获取合理的劳动报酬。”

这些手工品,随便拉到一个工厂都比人工做得快得多,就算抛开各种成本,价值可能也抵不上那些粮食。但比起不劳而获,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粮,于这些还能自力更生的人来说,更有价值。

抛开地域不谈,这里的劳动者和那些所谓发达国家的劳动者,其实也没多大差别,只是这里的人,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