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世界这么大(为黑夜大哥白银盟加更)

饮食男女 武文弄沫 5951 字 13天前

“哇~”

“别开生面啊~”

艾佳青站在轧钢厂的展位前面,看着这幅展销场景,实在是亮眼。

她身旁站着很多人,有李学武见过的赛琳娜,有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娄钰父女俩,还有五丰行上次去轧钢厂参观的几个干部。

李学武听到汇报,走出来迎接时,看到他们站在展位前面,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李处长,我猜你一定想我了!”

“我都想死你了!”

李学武看见艾佳青开玩笑,也是大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众人寒暄握手,引得周围人目光全都汇聚而来。

本来低声交谈的外商听见这种吵闹,本能地皱眉转身。

而在随行人员的提醒下,知道站在那里的是港城商业大佬,各自又换成了一副仰慕的面孔。

商人重利轻义,什么特么绅士品格,在金钱和利益面前都可以做出让步。

让他们露出谄媚表情的不仅仅是身边人提醒五丰行的人在,还有华潤的人也在。

如果你不知道华潤的历史,那就意味着伱对港城的历史也不了解了。

这家公司就是架设在内地和港城之间的贸易桥梁。

它有多重要,从第一届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创建,到主持会议邀请函的发放,你就能知道他们的力量了。

五一年华潤董事长杨先生和经理回京,亲自找上面沟通,定下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经营方针。

更是用出出进进,来来往往这句话阐明了华潤在港城应该采取的工作方针。

五六年的贸易会就是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下,由华潤积极参与、推动并倡议和发起下展开的。

要跟国内做生意,以前华潤是绕不过去的槛。

就算是现在,华潤在交易会,乃至是进出口商品交易项目中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什么?

因为国内各进出口总公司的贸易代理工作都是交给华潤来做的,懂了吧。

绕不过去的,这也是李学武微笑相迎,并且请了景玉农一起来迎接的原因。

甚至是李怀德都从办公室那边赶了回来,亲切地同对方做了沟通和交流。

别的不用多说,只是这些人往休息区一坐,喝喝茶,听听曲,说一说贸易的闲话,就已经是对轧钢厂最大的支持了。

李怀德也是没想到,李学武的能力这么强,还能请到这样的大佛来搞事情。

就看全场外商看过来的仰慕的目光,以及周围参展单位负责人羡慕的目光就清楚这份广告的重量了。

李学武自然是没有这份能量的,艾佳青也没有,是姬卫东的母亲。

也就是在五丰行任高管的付采凝主动联系了对方,请对方在方便之余给予一些帮助。

五丰行和华潤怎么说呢,这是一家公司。

没错,五丰行在五四年的时候并入到了华潤。

按照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模式,人家的这种合并并不代表业务上的整合。

华潤做的买卖五丰行也有在做,你可以看到他们在竞争,可实际上受益人是一个。

所以五丰行虽然叫华潤五丰,但独立管理的五丰行还是有自己的经营权的。

姬卫东去了港城,还利用“职务之便”完成了整个人生的蜕化,姬家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联盟书库

对李学武的支持,就是对姬卫东的支持。

无论是在华社的姬瑞轩,还是在五丰行的付采凝,工作本身之余是没有变现机会的。

但是!姬卫东可以。

他们一家三口各自做了单位的代理人,只有姬卫东做的最好。

这里面有李学武的很大原因,重点就在于东风船务是有调查部好多人的个人投资入股的。

这代表了什么?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内地,这都不能说的。

但到了港城,姬卫东就可以用这种关系进行经营。

谁敢查东风船务,这不是查调查部的老底嘛。

查东风船务,就是在搞调查部的养老基金啊。

别说调查部有组织入股呢,这一部分也不允许东风船务出问题啊。

所以,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还没结束呢,这才第二天,东风船务就已经签下了一个大单。

五丰行在内地到港的所有货物运输业务,东风船务吃进去五分之一。

什么!?

才五分之一?!

不要惊讶,这五分之一都够东风船务吃的滚肚肥圆的了。

二十七艘千吨货船,这是运量顶峰了,就是多给业务也吃不下的。

有付采凝在,只要东风船务和太子港务肯发展,未来还怕没业务可以接?

再说了,津门港码头的近海航运业务也在交易会开幕后传来了好消息,囤在港城的所有货船全部上岗作业了。

东风船务真正赚钱的时候来了,业务拉满,数钱数到手抽筋。

华潤的副总是看着东风船务的代表闻瀚泽同五丰行的代表艾佳青签了合同才离开的。

闻三儿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到了,他的船就停在五丰行的码头上,是港城的码头。

他是姬卫东派人用船送过来的,因为没有入港记录,回内地倒是方便。

这份合同签署的同时,闻三儿又代表东风船务同轧钢厂这边签订了一份购船合同,一份协议用港合同。

合同内容包括东风船务在红星轧钢厂分厂营城造船厂订购二十条千吨货船,以及使用营城造船厂码头的业务合同。

为啥把这种内定好的业务放在交易会上来签署,目的还不是为了引流嘛。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东风船务就是五丰行和轧钢厂合作的桥梁。

甭管它现在的属性是谁的,可合同签订,代表的意义就不用别人细猜了。

李学武手里的业务不是隐藏在轧钢厂的羽毛下,就是借着这种业务慢慢浮出水面上岸了。

而上岸,也就代表了东风船务的控制人,闻瀚泽不能回内地了。

这是一种象征意义,代表了东风船务的“正确意义”,也代表了他们的经贸服务立场。

不然呢?

不然航道用不了,海峡过不去,小心被击沉。

在港注册后,东风船务的船算是真正的开上了大海。

再加上钢城的认证,津门中波的认证,在家门口这块水域畅通无阻了。

送走了华潤副总,五丰行和娄钰所代表的东方商贸正式同轧钢厂展开了谈判。

有五丰行在,出口总公司的代表都没能参与进来。

因为这份合作不需要出口总公司的代理。

这是程序问题,不是他们的骄傲。

在港经营的所有食品类出口商品本身就是五丰行全权代理的。

出口总公司的代理商就是五丰行,如果再绕一道,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嘛!

所以从华潤代表率领五丰系一到来,轧钢厂展位上就显得愈加特殊和引人注目。

在没有出口总公司代表的监督下,双方人马各坐一边,似模似样地开始了会谈。

谈判的主要方向当然是食品类的出口商品代理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双方合作组建一个大型罐头厂、一个大型酿酒厂、一个多功能食品加工厂。

而随五丰行一同而来的东方商贸借风同轧钢厂谈起了轧钢厂小商品、小五金等商品在港的全品类代理合同。

这方面本来是要在出口总公司代表的监督下商谈的,可这会儿对方不是不在嘛。

尤其是东方商贸的股份性质里包含了五丰行的投资属性,这种谈判就很明显地带着关系户意味了。

五丰行为啥投资东方商贸?

因为东方商贸就是五丰行和轧钢厂合作的桥梁啊。

这是明面上的!

背后的呢?

背后的不能说,但从赛琳娜坐在了东方商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就能看得出原因了。

一个从五丰行跳槽到东方商贸任副总的人,跟五丰行业务高管亲密地坐在一起,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白手套懂吗?

套麻袋懂吗?

打工人永远都是打工人,没有股份就不是老板啊。

股份都是组织的,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入股了。

东风船务有调查部的入股,东方商贸自然有五丰行的入股。

这种入股包括公司入股和职工入股,真金白银的投入,你说东方商贸能不能全品类代理轧钢厂的商品?

东方商贸不能,其他公司也不能!

所以今天谈判的重点不在于东方商贸,而是五丰行和轧钢厂之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好不好谈?

很好谈的,内地的计划经济模式,以及两家公对公的谈判限制太多了,可谈的余地反倒是很少了。

罐头厂,按照出资比例,以及经济模式限制,轧钢厂提供包括地皮、机械、原材料供应链、工人等等,占股71%,五丰行提供销售渠道、建设资金以及管理等,占股29%。

酒厂的出资比例一样,但五丰行提供酿酒配方,酿酒技术工人,以及专营经销权等因素,轧钢厂占股56%,五丰行占股44%。

这个没法谈,轧钢厂现在搞不定配方和技术工人,更搞不定专营权,这是技术和商业壁垒。

就拿茅台酒配方为例,五丰行可以提供全套的酒菌培养技术,轧钢厂自己搞就不行。

五丰行可以把茅台酒(京产)卖出去,轧钢厂就不行。

没有道理可讲!

如果不是经济体制限制,说不定连56%都拿不到呢,人家自己建厂也行的。

当然了,轧钢厂不能这,不能那的,五丰行在内地也有很多限制的。

大家坐在一起谈,是有很深的谈判基础的。

如果不深,五丰行也不能考虑这么长时间,最后还是在交易会上选择了轧钢厂呢。

轧钢厂可是重工业企业啊,找谁合作也不能找他们啊。

内地的食品企业有很多,可合作基础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要有合作意愿的,没有东方商贸的代表坐在这里,五丰行也不会这么的认真了。

可以这么说,他们谈到了哪个合作,都绕不开东方商贸这个槛。

最后的多功能食品加工厂的讨论就热烈多了,这不是轧钢厂单方面的对外输出,而是代加工。

也就是说,五丰行提供加工要求和配方,轧钢厂代为生产加工。

这个工厂五丰行不入股,但给付代加工费用。

跟酒厂和罐头厂不同,轧钢厂都有能力自己开展加工的业务五丰行自然是要考虑内地市场的。

但在对外食品加工方面,他们也是有着迫切代加工需要的。

在港加工的费用太高了,如果直接从内地代加工,到港贴牌,就意味着加工费用直接打下来了。

同行对比,利润高了,促销的空间也大了,面对竞争的能力强了。

所以,多功能食品加工厂就是五丰行在酒厂和罐头厂上做出让步的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