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日后相报

饮食男女 武文弄沫 6133 字 18天前

再怎么说,那也是她二哥,另一个是她领导,彭晓力才是外人。

真要是这么问了,彭晓力敢不敢说是一回事,一定是要胡思乱想的。

想起二哥早晨的坦荡,以及说给自己的那些话,李雪也是含糊了。

难道真的是自己错怪二哥了?

“其实没啥,就是谈了谈今天要看啥,让我提前准备一些材料,做好行程安排。”

彭晓力不知道她心里想的,还以为她怕挨领导骂,在这担惊受怕呢。

所以自顾自地开导起了李雪,讲了早会的事,又主动问李雪要不要那些材料,他多拿了一份。

“谢谢你啊——”

李雪扯了扯嘴角,努力露出个笑容道了谢。

这小子罗里吧嗦地说了一大堆,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你倒是说说你去房间的时候景副主任在不在啊!

“你还跟我客气啥——”

彭晓力走的近了一些,小声问道:“你陪着景副主任转了大半个中国,又在奉城待了那么长时间,很辛苦吧?”

“还行吧,第一次出远门。”

李雪瞥了他一眼,脚下往旁边多走了一步,悄悄拉开了距离。

普通同事关系,别走的太近,不好。

明显的,彭晓力说话的语气一顿,是感觉出了李雪的敏感。

这可真是……

现在厂机关里是个人都知道李雪的身份背景了,小年轻的有几个不想追她?

长相、性格、文化程度这些都不用提,只是李学武的关系,那妥妥的少奋斗十年啊。

厂领导家的孩子就是不在跟前,否则早就被盯上了。

当然了,也有舍不得自己的原因。

听说熊本成的闺女长得就够磕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自由小说阅读

老熊倒是在厂里物色了几个年轻人,可只要一安排相亲,那些年轻人就逃跑。

只能说这年月的年轻人还是纯洁的多。

走在后面的两人好一会没说话,气氛愈加的尴尬。

彭晓力想要找个话题聊一聊,毕竟像这样的机会不常见。

但他心里现在都是乱的,一时都忘了要聊啥了。

而李雪还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误会二哥了,这会儿也沉默着不说话。

直到炼钢厂看完了,转站下一处工厂了,两人这才跟了上去。

只是目光触碰间,多了几分尴尬。

——

从上午八点半开始转,中午简单吃了个工作餐,又继续转到了下午三点半。

炼钢厂、五金厂、电子厂、摩托车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客车制造厂、特种车辆制造厂等等。

其中还包括正在规划和建设的飞机制造厂、轧钢厂、化工厂、发电厂等等。

在电子厂,景玉农和李学武一行人详细地了解了多种电器的技术和生产情况。

参观了多条电器生产流水线,对电器零部件仓库储存和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行人走走停停,绝非走马观花,只看一景。

无论是李学武还是景玉农,对红星厂目前的重点项目都是特别关心的。

在技术层面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在产品和管理方面,两人都能问的明白,说的清楚。

这倒是给现场的管理负责人很大压力,很怕回答的不好,领导会看出来。

李学武在钢城,在董文学这里当然不会装假,更不会故弄玄虚。

现场看到的问题现场就提出来了,而且不是跟现场管理说,而是直接跟董文学说。

他不纠结问题,而是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

基层的一切问题都能从管理层找到答案,松了紧了都不行。

景玉农与董文学平级,两人各自管理的摊子都很大,很重要。

不过一个在机关,一个在地方,互相之间倒是很好说话。

唯独李学武,跟董文学没客气,对专业厂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建设提了很多意见。

相比之下,钢城工业的负责人对李学武的意见和态度更为重视。

传言就不用说了,只看李学武和董文学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不得不重视。

况且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李学武也没有针对那个人,他只是说在座的都是垃圾。

这个真是没办法,尤其是基层管理者。

越是基层管理者,眼界和认知受限越严重,往往他们一说问题,李学武已经很明白了。

对于他们来说是问题,但在李学武这里,随便都能说出两三种解决办法。

而且这些办法还能被基层管理所认同,真心感觉到彼此之间的差距。

所以,讲话都是言之有物的李学武,无形之中好像成了这次调研的主角。

每每都是他在调研结束后,对该项目做出评价。

景玉农也是很佩服李学武的才学和能力,尤其是在务实和务虚之间很能找准平衡。

你听他说话是有一些粗俗的,尤其是跟下面的班长、段长,稍稍不注意便会有啷当。

嘿,奇怪的是下面这些人就愿意听他说这个。

李学武现场听汇报,对工人和班长提问,好了也笑骂,不好也笑骂。

这些人在得到他笑骂的同时往往能很快明白哪做的好,哪做的不好。

应答李学武的时候,脸上的笑意是很真诚的。

你都说领导应该有文化,客气着说话,但真正会说话的领导更容易得到基层职工的支持。

嬉笑怒骂也是一门学问,谁敢说李学武没有文化,没有才学。

去红星厂机关问问,老笔杆子也不敢吹牛哔说自己的文章在厂里天下无敌啊。

李副主任现在很少动笔了,但只要有文章,那必然是要上大报的。

最次了也是《钢铁日报》这样的系统大报,甚至《人民大报》也会刊登和转载。

他就能用最平凡的文字书写最生动感人的文章,内容详实,感情丰富,思想卓越。

恰恰是写了一手的好文章,却长了一张悍匪的脸,说话又风趣又有内涵,你就说三十岁的阿姨爱不爱?

阿姨爱不爱不知道,钢城工业的基层干部们对他是又敬又爱。

上面的领导可能畏惧李副主任来钢城任职,但他们更为期待。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领导告诉你应该怎么务虚,又真正要求你应该务实。

基层到底要不要务虚?

这个问题不用思考,这是送命题,答案是必须的。

命是前途和组织生命的命。

抬起头看看厂房悬挂的标语就知道了,抓思想、抓生产。

你说基层要不要务虚?

但基层应该怎么务,如何务,务到什么程度,这是个问题。

尺度和程度当然是由上面的领导把控,今天的调研工作,下面这些人就觉得李副主任把控的很好。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而景副主任也觉得他把控的很好,两手抓,两手都抓得住。

——

“真不抽了?”

董文学打量了自己的这个学生一眼,笑着点点头,说道:“好,大毅力。”

“您别夸我了,这算什么大毅力。”

李学武笑着看向他,问道:“韩老师逼着您戒烟了吧?”

“唉——”

董文学叹了一口气,目光有些幽怨地看着他,说道:“你是怎么戒的?”

“您是想问我怎么不抽了,对吧?”

李学武笑呵呵地说道:“没用的,别想着拉我继续抽了,大丈夫说戒烟就戒烟。”

“这可是好东西啊——”

董文学略显惆怅地看了一眼手里的香烟,不舍地摆在了一边。

是有点可惜了,这都抽上熊猫了。

这里说的熊猫烟不是后来认知的小熊猫,连生产厂家都不一样。

这里说的是五六年魔都卷烟厂生产的,是真正的TG烟。

咋说呢,制烟标准对标了当时牌子最响的外烟三五(555)。

董文学抽这个确实抽得起,也上档次,但李学武还是钟爱胡同孩子的梦,大前门。

可惜了,他现在手里还有储存起来的大前门,但能让他主动散烟的人太少了。

这里多费几句口舌,年轻人初入社会打拼,就算你不抽烟,也带盒稍微上档次的烟放兜里。

出门在外,三五十块钱的面子还是要有的。

不用什么人都散,好哥们、好朋友知道你不抽烟,懂事的就不会要你的烟抽。

真没脸没皮呲哒你,拱火你,说有烟不贡献出来,看人下菜碟等话语,目的是跟你要烟抽的人,趁早离他远远的。

这种自制力和替朋友着想的能力都欠缺,还特么处什么处。

只需要散给初次见面,你需要的求助,或者对你有所帮助的人。

当然了,你散出去的烟不一定有收获,那些人也不一定帮助你。

但散着散着你就知道应该散给谁了,无形之中培养了你看人的能力。

因为每散一支烟,就是几块钱的成本,这也标志着你跟人相处的时间成本。

时间长了,你在提升看人能力和社交水平的同时,也能减少无效社交。

当然了,这是对年轻人的建议,不会散烟、点烟礼仪的,跟父亲或者懂这个的学习一下。

收到你敬烟的那人首先要看你的手势,再看你敬了什么烟,最后看你抽不抽烟。

你不抽烟但带着烟和火,还是这么贵的烟,手法还用了心,你说他对你印象咋样?

最后说一句,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你要是强调个性,打造健康人设,就当我说的这些都是放屁。

李学武是真狠下心戒烟了,老李那个哔样的都能戒烟,他凭什么不能戒烟。

要跟领导保持一致懂不懂?

厂里早有人说,李学武为了讨好李主任,连特么烟都能戒,这样的人不进步谁进步?

所以诡异奇葩的是,厂里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私下里研究和学习李学武的为人和行事做风。

包括言行举止、文笔才学,只要有人记录下来了,就会研究、模仿、学习。

这里最认真,也是学的最像的,当属李怀德的秘书栗海洋了。

这小子实在是太想进步了

除了彭晓力近水楼台先得月,其他人哪有那么多机会跟着李学武屁股后头学习啊。

多是看见了,听见了,学个一招半式的。

栗海洋的机会多一些,这小子甚至会把李学武说的话都记下来,然后揣摩学习。

堪称疯魔,着实吓人。

你瞅着吧,今天李学武扎了一条黑色的腰带,明天年轻人全特么扎黑色的。

第二天李学武换了一条棕色的,第三天年轻人全特么换棕色的。

李学武戒烟这件事好多人都知道,但他在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还是有散烟的习惯。

比如开会的时候,保卫组内部办公会,李学武会先散一波烟再讲话。

比如开现场会的时候,他能准备好几盒烟散给现场的班长或者工人。

每次他下车间,厂职工都特么跟等着投喂的哈士奇似的,一个个的眼珠子瞪溜圆。

李怀德曾经在私下里评价过李学武的这种做派,叫江湖气息。

其实老李自己也是这个德行,他比李学武文化水平还不如呢。

真要是拉到一个年龄段,一起进红星厂,他那样的给李学武提鞋都不用他。

而李学武的老师,也就是董文学在性格上就恰恰相反,是个文人的性情。

师生两个坐在一起,很有反差感,就连说起家常话都带着一股子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