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哥哥,我一直在找你

寻亲团队跟着大妈来到了阿婆的住处。赵阳看到那熟悉的石磨和满院盛开的花朵,眼眶湿润了。这时,阿婆从屋里走了出来。

赵阳走上前,声音颤抖地说:“阿婆,您还记得我吗?我是阳阳啊!”

阿婆愣了愣,仔细端详着赵阳,眼中闪过惊喜:“阳阳?哎呀,都长这么大了,阿婆差点认不出来了!”

赵阳紧紧抱住阿婆:“阿婆,这么多年我一直惦记着您呢!”

阿婆拍着赵阳的背:“好孩子,阿婆也一直想着你啊……”

随着这两个寻亲故事在节目中的播出,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寻亲队伍中,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帮忙收集线索、走访调查。同时,一些科技公司也主动联系节目组,愿意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匹配寻亲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众多新的求助信息里,有一位名叫孙明的老人引起了节目组的注意。孙明要寻找的是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散的战友的儿子。当年,孙明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战友不幸牺牲,临终前拜托孙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找到他的儿子,照顾他。孙明只知道战友的家乡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战友的儿子小名叫虎娃。

节目组寻亲团队立刻前往南方的这个小县城。他们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在县城的各个社区发布寻亲公告,详细描述了情况。

寻亲团队成员小张对社区工作人员说:“麻烦您帮忙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谁家孩子小名叫虎娃,父亲是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

社区工作人员点头道:“好的,我们一定留意,不过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可能不太好找。”

经过几天的等待,终于有了线索。一位老街坊找到寻亲团队,说:“我记得以前有户人家,孩子好像就叫虎娃,他父亲确实是抗美援朝牺牲的,但他们家后来搬到镇上去了,具体哪个镇我不太清楚。”

寻亲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又在周边的几个镇上继续寻找。在一个小镇的集市上,寻亲团队向一位卖杂货的大叔打听。

寻亲团队成员小刘问:“大叔,您知道这附近谁家孩子小名叫虎娃,父亲是抗美援朝烈士吗?”

大叔挠挠头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一户人家,住在镇西头,不过他们家孩子现在应该也不小了。”

寻亲团队来到镇西头,经过一番打听,找到了这户人家。开门的是一位中年男子。

孙明看着中年男子,激动地问:“你是虎娃吗?我是你父亲战友孙明啊!当年你父亲……”

中年男子眼中满是惊讶和感动:“孙叔叔,真的是您啊!我听父亲提起过您,这么多年了……”

孙明紧紧握住中年男子的手:“孩子,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了,我答应过你父亲要照顾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

中年男子眼眶泛红:“孙叔叔,谢谢您,这么多年一直记着父亲的嘱托……”

在寻亲的道路上,节目组不断前行,每一次成功寻亲都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深知还有许多寻亲者在期待着他们的帮助,于是更加努力地完善寻亲流程,与各方紧密合作,借助各种资源和技术,为更多寻亲者搭建起回家的桥梁,让更多的爱与团圆在这个社会上绽放。

这一次,节目组收到了一位名叫宋婷的年轻女孩的求助。宋婷要寻找的是她的亲生父亲。宋婷从小跟着母亲生活,母亲从未提起过父亲的事情。直到母亲病重离世前,才告诉宋婷,她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在宋婷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还交给宋婷一个父亲曾经用过的乐谱夹,里面有一些手写的乐谱。

节目组寻亲团队邀请了音乐专家对乐谱进行分析。专家仔细研究后说:“从这些乐谱的风格和技法来看,作曲者应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而且风格偏向于学院派,可能与某些音乐学院有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