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仨幼崽都快到了上学年纪,徐进端算了下,即便不用原主父母留下的钱。这几年自己用工分换的钱也是能足够供给孩子们上学后,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身体锻炼上。
刚过完年,仨幼崽就被徐进端带进了山。
至此开始了晨跑山、夜打拳的日子。
加之自他来了以后孩子们就没缺过嘴,仨幼崽长得比村里其他孩子都要壮实不少。
当然也更皮实!
周思雯更是有着村里小孩大姐头的发展趋势。
孩子们的事,他基本从来不过多干涉。
除了媒婆来给他说媒后给仨幼崽扫尾的烂事除外。
这话得从两年前说起,自从他回村住下后,就有不少人家打起了他的主意。
既看中他的一身力气和好皮囊,又顾虑他有仨幼崽的事。
女儿倒是好办,嫁人之前可以做家务,年纪一到嫁人了就好。
可原主家还有俩男孩就很难办,所以之前两年村里人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没啥动静。
可能是这几年,看他家仨幼崽就算家里没娘也能天天穿干净衣服,天天能吃饱饭,.........还被养的很有礼貌却也从不吃亏,相中徐进端的人家越来越多。
于是,上门来说媒的也越来越多,尽管徐进端一口回绝,自己只能养仨孩子,可总是有人会不畏艰难险阻地一次次上门。
仨幼崽就是在那时候行动的。
有时候,徐进端也在怀疑自己给小孩子们讲奸臣的故事,是不是太早了点。
为啥?只因为,每次有人托媒人来家里说亲后,几日后那家人家里多少总会出点事。
比如男人去寡妇家被抓,亦或是女人不仅藏私房钱,还把私房钱送回娘家等等....
事儿是小事,但也渐渐放下了与徐进端说媒的心思。
不知为啥,他们心里就只剩一个‘周家小子再好,但命太硬不宜婚嫁’的念头!
9月,仨幼崽被徐进端送去了公社小学。
为此,徐进端还去市里二手商店淘了辆旧的二八大杠,经过他改造后,成了接送孩子们上学的专车。
运动之风吹到公社的时候已是1667年上半年,所幸低年级孩子没受影响,但徐进端还是给仨幼崽暂时办理了休学。
回家路上姐姐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上学?”
徐进端回:“明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