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李长生到底是谁

彼得罗夫少有地显得有些激动,";科罗廖夫院士,我理解您的怀疑,但我必须强调,我亲眼所见。他们不仅掌握了晶体管技术,而且已经将其成功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那台机器的运算速度比我们的БЭСМ快十倍,而体积只有它的二十分之一!";

屏幕上的几位科学家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

安德罗波夫将军沉声问道:";彼得罗夫,这个李长生,他到底是什么人?";

";表面上看,他只是红星机械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员,没有高等教育背景。";彼得罗夫语气复杂,";但他对电子技术的掌握令人难以置信。他能在黑板上随手绘制出完整的晶体管计算机结构图,并解答每一个技术细节...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科罗廖夫院士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这不合常理...除非...";

安德罗波夫敏锐地捕捉到了科罗廖夫的暗示,";你是说,他可能获得了西方的技术支持?";

";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科罗廖夫点头,";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们能直接跨越电子管阶段,进入晶体管时代。";

彼得罗夫摇了摇头,";我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李长生的技术路线与西方完全不同。他设计的电路结构、掺杂工艺、甚至编程语言都是独创的,甚至比漂亮国的技术更加先进。";

屏幕上的几位专家陷入了沉默。

安德罗波夫的声音变得冰冷,";不管他的技术来源是什么,这都是对我们技术霸权的直接挑战。彼得罗夫同志,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我试图说服李长生共享技术,甚至向他提供了莫城科学院的职位,但被断然拒绝。";彼得罗夫语气沮丧,";他对祖国的忠诚似乎无法动摇。";

";那就用其他手段。";安德罗波夫的眼神变得锐利,";我们必须获取这项技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两天后,莫城克里姆林宫内的一个秘密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到令人窒息。

科学院的十几位顶级院士和军方代表围坐在长桌旁,面前摆放着彼得罗夫发回的详细报告和技术分析图。会议已经持续了四个小时,但争论似乎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