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大量橡胶

他们在美洲那片贫瘠之地白手起家,五十年不到的时间内取得了远超内务府的成绩!

而且这些都是在赵明留下了详细指引的情况下做到的!

“真不该让你带走季大师。”

“我现在才后悔呢!”

回忆往昔,李华不禁感慨万分。年少时,季安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赵明曾以万金嘉奖,这些事情他还记得。

然而,没想到仅凭季安一人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你留下他是想干什么?”

“嫌生活还不够憋屈吗?”

赵明笑着调侃:“不瞒您说,随着季安年纪增长,脾气越来越臭。”

“汉国上下几乎被他骂了个遍。”

“有一次我问他几个问题,他噼里啪啦地说了一遍后直盯着我:‘陛下,您不明白吧?’”

“我能怎么办?”

“明白了还需要你解释什么!”

“那种看着傻子一样的眼神真是气人。”

赵明绘声绘色地说:“他在科学院里天天都重复这句话:‘这么清楚的道理,为什么你们就不理解!’”

“愚蠢!”

“一群蠢猪!”

“哈哈,无论多么有才华的人物,在他眼里都是蠢货。”

李华想笑又笑不出来。

秦国如果有这样一位天才该多好啊!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差距甚至可以大得惊人。

有人15岁还在为了公办高中的入学资格熬夜苦读。

而另一些人……

十五岁的中考中六门课有五门满分,唯一扣分的一科也仅差一分。

两周后,破格参加高考,随手填志愿选清华、北大或科大少年班。成绩出来一看还凑合,仅仅略低一两分。

后来,西工大诚邀,在入读高中一个月后挥手道别:“我要去上大学了!”

季安显然属于此类人物之一。十三岁时,田舟带着厚厚的笔记见到了秦王:“陛下,臣已无力再教他了。”

十九岁时,季安入选汉国科学院,和众多前辈同台领奖时满脸笑容。

二十九岁,成为首席科学家,消息传至秦国,引起轩然 。

依靠扎实的基础和非凡的天赋,季安的科研道路一片坦途。

秦王提出问题和思路,而季安将其变成现实。

例如,在铁甲风帆战列舰与蒸汽金属战列舰之争上,在朝堂上有过不少讨论。前者造价低,技术成熟且易维护,而后者则造价高,维修困难且需大量燃料。

但秦王明确指示季安:未来肯定是全金属蒸汽战舰。持之以恒地投入,技术进步指日可待,全球性补给基地也能解决后续问题。

因此,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汉国走完了历史上需要百年的发展历程。秦国虽然继承了丰富的资产和技术,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在决策过程上的拖延让其错失了关键时期。

李华感慨道:“汉国有的,我们也会拥有,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你需要的话,我可以把蒸汽战舰的图纸送去。”

“三到五年,研究透其中要领,很快就追上了。”

李华愤愤地道:“没有你的图纸我们也造得出来!”

“这些年我们都励精图治,铁甲战列舰的工艺早就熟练了,只是目前还没有必要建造蒸汽战列舰。”

赵明点了点头:“说得有理。”

“但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