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管理方便:各兵种在一个混成编制内,便于统一进行日常管理。可以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训练计划和作战规范,提高管理效率和作战准备的质量。
2.训练严格:由于编制相对固定,各兵种之间可以进行长期的协同训练,培养出高度的默契和协同作战能力。这种严格的训练有助于在作战中迅速、准确地执行作战任务。
3.战时指挥应变能力突出:在战时,混成编制的作战单位能够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做出反应。指挥机构可以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作战部署,各兵种能够迅速执行指挥命令,协同完成作战任务。
4.执行能力坚决:由于长期的协同训练和统一指挥,混成编制的作战单位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各兵种能够明确自身的任务和作战目标,坚决执行作战计划,确保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5.综合火力较强:不同兵种的作战力量融合在一起,能够形成综合火力优势。例如,在陆空混成编制中,陆军的地面火力与空军的空中火力相互配合,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
3.劣势分析
1.编制适应性问题:固定的编制在未做调整之前很难恰如其分地适应不同强度的战争需求。在战争强度较低时,可能会造成火力过剩和资源浪费;而在战争强度较高时,可能会出现火力不足的情况。
2.兵种融合挑战:不同兵种在作战理念、作战方式、装备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将它们融合在一个编制体系内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如在作战任务分配、装备协同使用等方面需要进行精心的协调和磨合。
四、联合作战的核心内容
(一)联合指挥
1.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联合指挥的基础。在联合作战中,各军种掌握着不同类型和来源的作战信息,如陆军的地面侦察情报、海军的海上态势情报、空军的空中侦察情报等。只有实现这些信息的共享,才能使各军种在作战中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战场态势感知。通过C4ISR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各军种能够将自身获取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其他军种,打破信息孤岛,为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提供信息支撑。
2.统一指挥
统一指挥是联合指挥的核心要求。不论采用何种联合作战模式,都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对参战的各军种作战力量进行统一指挥。统一指挥能够确保作战行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避免各军种各自为政、行动分散的情况。在作战过程中,联合指挥机构根据作战任务和战场态势,制定作战计划并下达作战指令,各军种必须严格按照指挥机构的指令行动,确保作战行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联合编制
1.编制组合的意义
联合编制是联合作战的实施基础。通过将互不隶属的作战单位或集群临时组成合成建制,便于在作战中实现统一指挥和行动。合理的联合编制能够充分发挥各军种作战力量的优势,实现作战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海上联合作战中,将海军舰艇部队、海军陆战队、空军航空兵部队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任务需求进行编制组合,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海上作战集群。
2.编制调整与优化
联合编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作战任务、战场环境和作战力量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不同的作战任务下,如进攻作战、防御作战、特种作战等,需要对各军种的兵力配比、装备配置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作战理念的更新,联合编制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如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需要增加信息作战部队在联合编制中的比重。
(三)协同作战
1.协同作战的内涵
协同作战是联合作战的最终目标。它要求联合编制内的所有作战集群在作战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 - 统一指挥 - 服从调度”,并在统一指挥下做到“服从调度 - 共同行动 - 配合支援”。各军种作战力量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例如,在登陆作战中,海军负责海上运输和火力支援,陆军负责登陆作战和地面推进,空军负责空中掩护和火力打击,各军种之间必须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协同作战,才能确保登陆作战的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协同作战的实现途径
要实现协同作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通信联络机制,确保各军种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其次,要加强各军种之间的训练交流,提高协同作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协同作战计划,明确各军种的作战任务、作战区域、作战时机等,使各军种在作战中有章可循。
五、联合作战的特点
(一)矩阵式的指挥体系
1.体系结构
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呈现出矩阵式结构。通过全球信息网格(GIG)将各军兵种现有的和将来可能有的陆基、海基、空基、天基等作战平台融合为一体,使战略、战役、战术等层级上的不同作战指挥单元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矩阵式指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横向的联系体现为各军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关系,纵向的联系体现为不同层级指挥单元之间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
2.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