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邓九公奉敕西征(上)

戏说封神榜 阿尼头 2112 字 4天前

有诗说:

渭水的水日夜不停地滔滔流淌,西岐的征战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别说虎豹才刚离开巢穴,又看见勇猛的军队建起了敌楼。修德的人常常发愁百姓的白骨堆积,而荒淫的人却还在自我陶醉地咏叹国家太平。哪里知道天意总是颠倒,这接连不断的战事始终没个头。

话说申公豹说动土行孙下山后,又到别的地方去了。

且说当天从绝龙岭逃回来的士兵进入汜水关,把闻太师死在绝龙岭的消息报告给韩荣,韩荣随即写了奏表送到朝歌。微子看到奏报,急忙走进偏殿,向纣王行礼称臣。纣王问:“朕没下旨,皇伯有什么奏章要呈奏呀?”微子就把闻太师的事情向纣王奏明了一遍,纣王大吃一惊,说:“孤几天前,恍恍惚惚中明明看见闻太师在鹿台向朕奏报,说在绝龙岭失利了;今天看来果然如此啊!”纣王心里十分伤感。

纣王问左右的文武大臣:“太师刚刚去世,派哪一位官员去,一定要把姜尚抓到朝歌来,给太师报仇。”众大臣一起商议,一时也没个结果。这时,上大夫金胜走出队列上奏说:“三山关总兵官邓九公,前些日子大破南伯侯鄂顺,屡次立下大功;要是去攻打西岐,除了他,别人恐怕难以成功。”纣王听了,立刻传旨:“赶快发放白旄、黄钺,让他有专权征伐的权力。派使者马上出发,日夜兼程,不许停留。”

使命官王贞拿着诏书前往三山关,一路上骑马快得像离弦之箭,心里急切得像飞一样,秋天的风光正好,天气暖和,很适合赶路。这一路景色怎么样呢:

千万座山上的水退去,芦花破碎,几棵树上的风扬起,红叶如醉。路途上烟雨蒙蒙,故人稀少,黄菊芬芳,山色秀丽,水寒荷破,让人面容憔悴。白苹和红蓼长满江岸,落霞与孤鹜在长空坠落。隐隐约约,黯淡的野云飘浮,玄鸟离去,大雁飞来,那嘹嘹呖呖的叫声,扰人清梦。

话说这位天使经过的府、州、县、司,不止一天。这一天,终于到了三山关,在驿站里安歇。第二天,来到邓九公的帅府前。邓九公和各位将领焚香接旨,然后宣读诏书。诏书上说:

“天子进行征伐,原本是为了诛灭叛逆,拯救百姓。大将身负在外统兵的重任,正是代替上天行使拯救苍生的权力。如今你邓九公元帅,在三山关屡立战功,严格把控出入的防范,边境没有战事警报;击退鄂顺的反叛,报捷非常迅速,功绩十分显着。现在姬发大逆不道,接纳逃亡之人,招纳叛逆之徒,极为猖獗。朕多次派出问罪的军队,他却反抗,树立敌人;致使王师屡次受辱,大大损害了国家威严,实在是目无法纪,让朕十分痛恨。特此敕令你前去,用心处理此事,相机进剿;务必擒获首要恶徒,押解到朝廷献俘,以正国法。朕一定不会吝啬赏赐土地,来酬谢有功之人。你要恭敬地执行,不要辜负朕托付的重任。特此下诏。”

邓九公读完诏书,款待天使,等待交接。王贞说:“新总兵孔宣马上就到。”没过几天,孔宣就到了。邓九公交代完毕,开始点将祭旗,准备第二天起兵。忽然有人来报告:“有个矮子来下书信。”邓九公让人把他带进帅府。只见来人身高不过四尺,走到滴水檐前行礼,然后把书信呈上。邓九公拆开书信,看完后,知道是申公豹推荐来的,信上说“土行孙愿在麾下效力”。邓九公见土行孙这人模样不怎么样,心里想:“要是不留他,恐怕申道友会怪罪;可要是用他,又实在不符合规矩……”犹豫了好一会儿,心想:“……也罢,就让他去催运粮草,供应三军吧。”

邓九公对土行孙说:“土行孙,既然是申道兄推荐你的,我也不敢违抗他的意思。现在后军粮草短缺,任命你为五军督粮使。”接着,又任命太鸾为正印先行官;邓九公的儿子邓秀为副印先行官;赵升、孙焰红为救应使;还带上了女儿邓婵玉,随军一起去征伐。邓元帅整顿好人马,离开了三山关,往西进发。一路上军旗飘扬,杀气腾腾。这场景是啥样的呢:

三军士气高涨,将士们如熊罴般勇猛。征云与杀气相互浮动,剑戟和军旗在阳光下闪耀。人就像猛虎一样雄壮,马奔跑起来好似飞龙。拉弓像拉开银汉上的弯月,射箭能穿透虎狼的利牙。袍铠鲜明得就像锦绣簇拥,喊杀声震天,如同山崩地裂。挥动鞭梢来发布号令,就像三月盛开的桃花一样醒目;马匹摆动,銮铃闪烁,仿佛摇动的九秋金菊。威风凛凛,每个人都咬碎了口中的牙齿;杀气腾腾,每个人都瞪圆了眉毛下的眼睛。真的就像猛虎走出山林,又似大王离开了北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