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讨论古代文化

小刘笑道:“有这么多好处?有这么大的魅力?怎么我没有这么大的感触呢?假假地我都是读中文系的呀?”

金英笑道:“因为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亦或者是‘当局者迷’呗!”

“世界那么大,你真应该去看看。就不会成了井底之蛙,而坐井观天了。”

小刘笑道:“也对,我明年就要出去学习一番,到时候可要长长见识才好!”

金英笑道:“对呀!要不你们的两个未来计划如何实现呢?产能过剩转移如何实现呢?内部供应改革如何实现呢?你就应该早点出去的。”

小慧亦笑道:“连我们这两个弱女子都不远万里过来求学了,何况你一个大老爷们,不出去走走,太可惜了!”

小刘笑道:“好!好!两位姑奶奶,我会去的还不行吗?我的事先放一放,你们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感触有哪些?说来听听,奇闻(文)共赏嘛!大家交流交流,好吗?”

宋小慧立马抢着道:“那我先说我对老子的《道德经》最为佩服,寥寥5000字,就将宇宙、人类过去、未来讲了个通透,而且还因此而衍生出了一个教——道教,而且还经久不衰,你不得不佩服,我一直好奇老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历史上真有800岁以上的人?如按历史上所说的说法,好像秦朝之前,中国还是有蛮多圣人或先贤的,秦汉之后做好似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为什么?”

小刘问:“为什么如此说?”

小慧笑道:“你想,秦之前,可称为圣人的有:神农氏、黄帝、炎帝,这几个还太古老了,周的有:周文王、姜子牙,后面就有:老子、孔子、鬼谷子,还有许多的接近圣人的:孙子、韩非子、墨子、孟子、荀子等等。”

“但一过秦之后,不知道是近了现代还是历史记录越来越齐全,就一直没有一个敢被称为圣人的。如果要算,就是公元660年间的,即唐朝的六祖慧能,或可以算一个圣人,其他人好像连接近圣人的都没有。”

“而你们再想,老子最后是在函谷关守令尹喜的强烈要求下,才写了《道德经》,亦即是他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打稿,算是即席挥毫,而且当时是写在了竹简上的,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辛苦,他用三天写完了,就骑了一只青牛出了函谷关就不知所踪了,你说神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