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倭国的北朝天皇和朝廷才知道夏朝是他们完全惹不起的存在。
他们连忙求饶,自动放弃了收回矿山和禁止海商的要求。
随着夏军的进一步逼近,倭国北朝吓得赶紧上表要称臣纳贡,并表示要认夏朝为上国父朝。
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夏朝与倭国北朝签订了包括割让银矿所在的岛屿,开放港口,片面最惠国等条约在内的"友好合作条约"。
条约总计二十一条,有效期九十九年。
(后面的过不了,直接写国内篇。)
大昌九年,内阁首相张伟鉴于江西,浙江,安徽等人口大省连续出现农民反抗地方衙门的暴动,提出了一系列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第一杀政策是限田。
也就是限制一个家庭的最高田产不得超过五万亩。
超出这个限额的田产,超出部分土地全部充公,并且家族还要进行一定的惩罚。
这个条例直接对大地主和皇家勋贵开刀。
勋贵和大地主们没少在朝堂上攻击张伟的政策祸国殃民。
还有部分亲王和郡王,因为这个政策失了部分土地,他们在大昌帝面前诋毁张伟,说张伟居心叵测,试图离间皇家。
张伟和亲信也抓住了几个田产明显超标的勋贵和大地主。
对于跳最凶的几个,张伟毫不犹豫借助皇权和朝廷力量,对这些勋贵和大地主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既然多余出来的土地都不愿意分给贫穷百姓,那么干脆就不要当勋贵和地主老爷了。
还好张伟在推行这个政策前,跟大昌帝讲明了利弊,大昌帝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所以大昌帝并没有听信其他人污蔑张伟的言论。
大昌帝为了表示自己对改革的支持
还把皇庄的一部分利益捐了出来,甚至把皇庄的一部分土地也分配给了当地的流民和无地百姓。
大昌帝的坚决支持,再加上这个政策只限制权贵们的部分超额利益,根本没动他们基本的利益盘。
所以这些人在反对了几年没有成效之后,也就默认了下来。
当然,这些人还是在等待时机,一旦大昌帝的支持,或者张伟本身出了变化,
他们肯定会跳出来,在反对这个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