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私有化后,无法吸引在职技术人员加入,而现有的技术人员大多因担心无法保留国家职工待遇而选择离开,只剩下几位退休的老技术人员坚守在矿区,他们如今成了矿区最后的技术支柱。
这个问题目前似乎无解,谁也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私下里寻找大矿区的技术人员兼职。
好在西煤矿区有夏总坐镇,情况稍好一些,但渭塘矿区几乎与小塘矿区切断了所有联系。
因此,我们两个矿区的十几名技术人员只能来回调配使用。
他们奔波于两个矿区之间,虽然辛苦,但我们给予的薪资足以匹配他们的付出,他们在工作中也还算任劳任怨。
渭塘矿区的司总,在我们回购完小塘矿区股份后,便开始利用职权,审批通过了二十几个私人矿井的手续。
如今,渭塘矿区凡是有煤炭储量的地方几乎都开设了矿井,大大小小的矿井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建设着。短短一个多月,这些矿井就已经开始采煤作业。
虽然我没有亲自去查看这些矿井的建设情况,但文革告诉我,这些矿井的建设情况与我刚到渭塘矿区时见到的那些小矿井如出一辙,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江城矿务局区域内,川省人在我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没有一人去那些小矿井工作。
这些矿井招收的工人,大多来自中原省偏远农村。
我实在无法理解司总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我曾分别给林书记和王总打过电话,两人给出的理由如出一辙:司总是总公司下派的,来渭塘矿区就是为了镀金。
如果试图制止他这种胡乱审批矿井手续的行为,他就会让总公司找林书记和王局谈话。
他们两人对此也显得十分无奈。
林书记和王总虽然语气中满是无奈,但听上去却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我清楚,权力斗争从来都是讲究手段的,他们都在等待司总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