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自从高楷佑川一战,大败李昼,这不可思议的胜绩传至叠州,那刺史孙士廉便坐不住了。
“烨儿曾对主上,多有溢美之词,我原以为是高估了,没想到,却是远远低估。”
“这等运筹帷幄、统兵作战之能,着实是世所罕见,便是孙武在世,也不敢与主上媲美。”
“郎君所言甚是。”身侧一管事附和道,“据说高将军不过三千兵马,却深入岷州,应战那李昼三万大军,竟然大胜,实在令人不敢置信。”
“便是那城中说书人编的段子,也不敢这般妄想。”
孙士廉感慨道:“如此年轻有为的明主,所幸我等早早投靠,否则其兵锋一至,怕是生死难料。”
想到这,他不禁心生一丝后怕,越发庆幸当初听从杨烨的建言。
管事连连点头,笑道:“郎君慧眼识英雄,奴钦佩至极。”
“听闻,少郎君说降那钟祁连有功,被高将军擢升为将军府长史,这可是正五品的高官,前途无量。”
“再有郎君这四品刺史之位,甥舅二人同为大臣,当真是一段佳话。”
“可见高将军何等看重,郎君您必有后福。”
孙士廉闻言心花怒放,一阵大笑,许久方才停歇,面上仍是得意。
“我年过半百,已绝了出将入相之心,惟愿守好这一方水土,不至于民生凋敝,便死而无憾。”
“我家若能兴旺,必是落在烨儿身上,他可是王佐之才,一出仕便得主上重用,倚仗为肱骨,前程不可限量。”
说到此处,他忽而话锋一转,忧虑道。
“主上经历此番大胜,声势越发惊人,恐怕少不了贤才主动来投,届时,文臣如云,武将如雨,怕是分薄烨儿之功。”
“我须得想个办法,为他巩固主上心中的信重。”
只是,苦思冥想许久,仍旧想不出两全之策。
管事见他愁眉不展,忽然眼珠一转,低声道。
“郎君,自古以来,唯有秦晋之好最是稳妥,只要国运绵延,便不缺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