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和四下环顾,陡然叹息一声:“天意如此,我亦无可奈何。”
“传令,鸣金收兵,回返怀道,抗击褚登善大军。”
“是!”众兵卒轰然应诺,和来时一般,匆匆退去。
孙士廉松了口气,转而想起一事,既惊且佩道。
“主上料敌先机,竟然看破了李家诡计,趁势反击。”
三日前,他接到军令,褚登善将领两万兵马,前来增援,他正欣喜,却迟迟不见大军踪迹,还以为遭遇不测。
没想到,褚登善已悄然前往宕州,围攻怀道,便是他也蒙在鼓里。
不消说,这必然是高楷安排,变相为他解围,逼得李元和不得不撤兵回返。
这一番将计就计,当真是神来一笔,恰到好处。
“主上用兵之能,当真是炉火纯青。”
孙士廉感慨不已,忽而大笑道:“这李元和匆匆退去,疲于奔命,怎知这一路上没有意外之喜,哈哈哈!”
然而,合川城外,李元和率军飞奔,早已无暇他顾。
宕州新降不久,本就民心不稳,若迟来一步,被那褚登善攻破怀道,取得良恭,便是泼天大祸。
只因宕州虽小,却直通渭州腹地,那可是李家起兵之地,世代所居,一旦失守,将引发军心动荡,此番三路大战,必然瓦解冰消。
甚至大败亏输,丢失祖宗基业。届时,他便是万死,也无颜去九泉之下,面对列祖列宗。
想到这,他心急如焚,连连抽打马腹,恨不得顷刻到达怀道。
他却丝毫不知,远在十几里外,通往怀道城的必经之路上,正有一支兵马,埋伏在一处高坡上。
为首者,正是褚登善。
“主上果然神机妙算,敌军一举一动,皆在掌握之中。”
他满脸惊叹之色,只因他率领两万兵马,增援合川之时,突然收到高楷密令,让他转向,悄然前往宕州,派一支兵马,假意攻打怀道。
主力军却在此埋伏,以逸待劳,截击李元和的大军。
“好一招围魏救赵之计。”
褚登善敬佩不已,即便他出身世家,曾在朝廷之中见识诸多名将风采,也不禁为高楷的用兵之能折服。
他转而想起高楷交代,在旭日东升之时,于交叉路口,东面高坡之上埋伏,且要身披赤色甲胄,磨得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