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进退两难

便是李昼也勃然色变,渭州是他起兵之地,家族世代所居,一旦有失,恐怕他也唯有自刎而亡这一个下场了。

“传令,即刻拔营起兵,回返渭州。”

李昼当即下令,众人闻言,皆是如释重负,出了营帐各自传唤亲兵去了。

通玄道人暗自推算许久,忽而低声道。

“主上,万不可心浮气躁,中了高楷算计。”

“贫道以师门秘法推算得知,褚登善与钟祁连这二人,所率兵卒,不过万人,怎能连战连捷,肆虐渭、秦二州?”

“依贫道看来,这不过是高楷的诡计,令我等无功而返,疲于奔命,解兰州之围。”

“不若在此地等候几日,以观形势如何,再作决定。”

李昼苦笑一声:“道长神机妙算,一语中的。实则,我早已有此猜想。”

他自幼熟读兵法,腹有韬略,虽然一时急躁,但并非昏聩之人,冷静片刻,便想通这其中计策,必是高楷所为。

只是,他却不得不附和众人之意行事。

通玄道人皱眉不解:“主上既已心知肚明,为何不出言阻止?”

“此为高楷阳谋。”李昼叹息道,“我麾下文官武将,及一众兵卒,皆是渭、秦二州之人,听闻家乡遇袭,亲人性命不保,怎能不归心似箭?”

“倘若我强留他们在此,反而伤了君臣情分,落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阳谋更胜于阴谋,只因无论如何抉择,皆是于己进退两难,于对方有利。

通玄道人下山多年,颇知兵事,自然知晓李昼所言非虚,一旦军心动荡,士气大跌,便是千军万马,也不过一盘散沙。

只是,他仍心有不甘,就这般仓惶退去,此消彼长之下,岂不是助长高楷气运升腾?

“主上,世间争霸,成王败寇,倘若匆匆回返,我等必然声势大跌,高楷却趁势而起,这陇右道民心,必将向他倾斜。”

“寻常军民,倒也无需理会,贫道只虑,一众世家大族,恐怕心生动摇,和高楷暗通款曲。”

李昼面色一变,这番道理,他并非不知,只是不愿细想。

如今被通玄道人一言挑破,不得不正视。

李家也是世家大族,他比通玄道人更加明白,这些大族左右逢源、两头下注的本事。

毕竟,哪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大族,不施行分篮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