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所有太空发射中心全部启动,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对整个广寒宫市太空舱全面升级。而且,大规模发射会极大地增加太空垃圾的产生,对地球轨道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更何况现在太阳活动如此剧烈,发射风险剧增。”有专家忧心忡忡地补充道。
月球植物培育实验组代表满脸焦急,大声强调:“我们只需要运输植物培育组的200个六棱柱体培育仓和20个工作人员生活仓!但这不仅关乎植物培育的成败,更关系到月球基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一旦植物培育彻底失败,我们在月球的长期存在将面临巨大挑战。”
“就算是单算这一次的运输成本,那也要耗费1%的全民经济啊,更别说往后的全面更新了!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太不值得!”经济学家据理力争,表情严肃。
而太空运输发射中心代表则愁眉苦脸地说道:“如此大规模发射,火箭发射失败的概率只会大大增加!火箭的可靠性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每次发射都是一次极其复杂且充满风险的工程,涉及到众多系统和环节,任何一个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发射失败。到时候出了事故怎么办?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现在太阳活动频繁,更是让风险直线上升。”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共享城太空飞行器研究代表缓缓开口:“我们倒是有可以一次性运输完整实验仓,并成功往返月球的成熟大型空天飞行无人飞行器方案。可是……建造这种超大型空天飞行器所需的材料和资源……一直卡在用技术换相应设备制造材料和资源的问题上,许多国内外企业觉得用那么多资源换大型飞行器的成熟制造技术方案不划算,所以一直停留在谈判状态。要知道,制造它需要大量的铌、钛、钽、钨、钾、锂、铷、铀、钴等战略性稀缺资源,如今这些资源全球都所剩不多,获取难度极大。此外,大型空天飞行器的制造不仅需要大量资源,还涉及到超大规模的工业协同,从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到飞行器的组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技术精度和质量把控,目前的工业体系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转变也面临诸多挑战。而且,太阳耀斑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飞行器的导航和通信系统是个巨大考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来应对。”
“李世民”和其他高层领导们听后面面相觑,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有人无奈地摇头,有人紧锁眉头陷入沉思。
“为了建造你们提出的大型空天往返飞船,每一艘就要让国内现有储备的各类最稀缺资源耗费5%,这实在行不通!国外借此卡我们脖子咋办?国内经济发展还要不要了?”一位领导忧心忡忡地说道。
2070年,面对着全球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即将在2100年全面枯竭问题。人类究竟是要墨守成规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还是勇敢地向浩瀚的宇宙踏出开发太阳系资源这一决策问题。会后,“李世民”仰头看着苍穹,心底深处一股莫名的窒息感袭来。因为在他眼里,第一次发现这苍穹竟然有一种牢笼的感觉!这牢笼困住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人类文明!
所以他当机立断,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这个困局!回到会议室,最高最高执政官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发表了他的看法 。
最高最高执政官挺直身躯,目光如炬,缓缓说道:“各位,我们正站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一直以来,我们为经济发展殚精竭虑,可如今,稀缺资源濒临枯竭,地球承载的压力与日俱增。就拿我国来说,铌、钛、钽、钨、钾、锂、铷、铀、钴等战略性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们诸多关键领域的发展 。若我们局限于地球资源,不仅难以满足国内发展需求,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日益匮乏也会让人类发展陷入停滞。我们若不踏出这艰难的一步,未来将何去何从?困守地球,等待资源耗尽的那一天?还是勇敢冲向宇宙,寻找新的生机?”
小主,
“建造大型空天飞行器,的确会消耗大量稀缺资源,也会面临国外掣肘的风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太阳系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月球上有着上百万吨的氦 - 3,小行星带富含铁、钴、镍等金属以及各类非金属矿物。一旦成功开发,不仅能为月球基地的工作人员创造生存条件,更是为整个人类文明开辟新的航道。一旦成功,我们将开启太阳系资源开发的新纪元,获得的回报将难以估量。从长远来看,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缓解地球资源压力,还将带动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我国而言,将有力保障国家发展的资源供应,推动如航天装备制造、太空资源开采技术研发等新兴产业崛起,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地位。面对太阳耀斑对飞行器的影响,我们要集中科研力量,加快对导航和通信系统的优化升级,确保飞行器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至于技术与资源交换的难题,我们要展现出十足的诚意与智慧。一方面,加大国内科研力量投入,在其他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多元化的合作方案吸引国内外企业;另一方面,积极与各国沟通协调,建立国际太空合作联盟,共同应对资源与技术的困境,让大家认识到这是全人类的使命,而非一国之事。我们可以分享太空探索的数据和成果,共同开展联合科研项目,以此促进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我国在航天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嫦娥工程’等,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者,针对太空运输发射的风险,我们要集中顶尖科研力量,全力提升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对火箭的每一个零部件进行反复检测和优化。同时,加强发射前的模拟演练,尽可能预演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每一次发射,都是人类对未知的挑战,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我国现有的航天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为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这一伟大的航天探索任务。尤其是在太阳活动频繁的情况下,更要谨慎对待,确保每一次发射都万无一失。”
“此外,随着高密度集中发射火箭运输的常态化,太空垃圾问题也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以减少火箭末级和碎片的产生。其次,我们积极推广卫星的自主处置系统,确保卫星在任务结束后能够安全脱离轨道,进入大气层烧毁或移至“墓地轨道”。此外,我们还部署了先进的太空垃圾监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跟踪碎片动态,优化防撞策略。
在太空垃圾清理方面,我们已成功测试了多种技术,包括激光烧蚀、太空拖船以及机器人捕获系统。这些技术能够高效地移除轨道上的大型碎片,降低碰撞风险。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利用电动力系绳等新兴技术,帮助退役卫星和碎片安全脱离轨道。
太空垃圾问题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全球性问题。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太空垃圾治理的规则和标准,推动可持续的太空探索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我们有信心在保障太空运输安全的同时,有效应对太空垃圾问题,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我明白这一路困难重重,但人类的进步,本就是在与困难的对抗中铸就。回首历史,我们克服了无数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才走到今天。此刻,我们怎能退缩?我坚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破这苍穹的‘牢笼’,为人类文明开拓出无限可能!”
在最高最高执政官的指示下,华夏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与多国展开紧锣密鼓的协商,以共享城先进的科技成果、丰富的科研数据以及未来太空开发的合作权益等作为筹码,为制造大型空天飞行器争取关键材料和资源。另一方面,整个国内太空发射中心也在竭尽所能地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地球卫星发射中心的20多个指挥室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大屏幕上,月球基地的各项数据如潮水般涌来,工作人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这次月球植物培育,为了我们在宇宙探索的未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卫星发射中心的总指挥老李面色凝重,大声吼道,“马上启动紧急预案,各发射中心同步准备发射专属月球植物量子检测卫星以及搭载新型抗辐射材料的月球植物培育实验仓和工作人员居住仓小模块!密切关注太阳活动,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调整发射计划!”
在各个卫星发射塔下,巨大的火箭整齐矗立在发射台上,喷射口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紧张的氛围凝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关键的一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