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时便走神,脑中都是郁知年的拒绝,感到无力,但又难以责备他人,清楚自己是咎由自取。
他不恰当的沉默,消极的等待,对郁知年所做的一切偷偷摸摸的挽留,都卑劣不堪、害人害己。
一直以来,杨恪恐惧爱情这一词汇,它让他联想到杨忠贇戏剧性的形容。杨恪认为爱情不是他会有的,也不是他所需要的,因此只是自私地被动接受,从未认真地回应过郁知年什么,他自己傲慢无知,习惯坐享其成,也习惯性地耻于谈论和表达。
一开始欺骗自己是为了补偿郁知年才邀他同居,后来则自我麻痹,利用郁知年的善心,绕过所有该有的程序,只追求结婚的结果。
杨恪不是不记得自己看郁知年观察笔记时的心跳变化,不是不喜欢回家有郁知年在等,他在郁知年回国做项目时让史密斯连续地给郁知年打电话,气急败坏地叫管家报警,最后想方设法,在半年分居到期前,把郁知年骗回了家。
他觉得爱是一样假的东西,即便存在,也会流逝,最后给人造成损失和失败,只有陪伴和法律事实的关系才稳定。
现在郁知年受不了了是应该的,因为郁知年想要的他一件也没有给过。
他根本不是一个值得郁知年交付爱情的人,但依然由于他的无耻、卑劣、自私自利,杨恪无法放开手。
郁知年七点进大楼开会,九点半和邵西霖一起出来,准备走路回家时,听见身后有人叫他。
杨恪站在路灯下,车边,手垂在身体两侧,静静地看着他,问他:“有空说几句吗?”
郁知年昨晚刚发泄过情绪,见到杨恪,觉得有些尴尬。他不知杨恪等了多久,但在杨恪的车顶和车窗上看到一些落叶。
“只是聊聊。”杨恪又说。
郁知年还是狠不下心,便和邵西霖道别,走向杨恪,杨恪替他拉开车门,说:“上车说吧。”
坐进车里,杨恪没有马上说话,郁知年觉得杨恪好像抽了不少烟,到了密闭空间,烟味变得明显。
隔了几秒,郁知年率先开口,告知杨恪:“我申请了一个自主调查项目,导师口头答应了,接下来几个月我不选课了,打算先回三文。应该很快就走。”
“如果你不要股份的话,”郁知年问,“是不是他们的禁令对你没有太大影响?”
杨恪看了看他,说:“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