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杏也很疑惑道:“陛下和娘娘一直都很好,只是吃甜汤的时候,娘娘似乎看见了一个人,然后就跟失了魂一样,陛下也突然不高兴了,但奴婢并没有看到什么人呀。”
赵妈妈昨日见皇上的面色阴沉,本来要宿在椒房殿的,后来不知怎么的连夜回了乾坤宫。
“娘娘,不如奴去请了太医来看可好?”
越玉卿摇了摇头低声道:“不用了,我想睡会。”
赵妈妈无法,只能摆了摆手带着众人出去,越玉卿想起上元节那一幕’他还活着,他还活着。’
刘天成早朝之后,看着面前的奏折,阴沉着脸,今日朝堂上范荣又提起了举明经的改制,依然遭到大部分文官的反对。
自从越家商铺卖了纸张之后,书籍慢慢多了起来,迅速普及,很多大臣找了不少的书生,开始誊抄竹简,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个举明经一定要改制,只有改制了孝廉举荐,才能慢慢瓦解士族的权利。
刘天成沉思了片刻,对容监道:“去,把越尚书,李中书,白中书还有范学士都叫来。”
如今国泰民安,教化百姓,打破士族垄断才是首要任务,朝廷官员短缺,士族之间有仇怨,在朝堂上相互挤压,政令不一,权力几乎成了世袭,自从有了举明经对于这种事情少了,但还远远不够。
众臣进来后,皇上拿出一本折子道:“这本折子写的非常好,现在你们都看看。”
奏折就是前燕州王吴军写的,如今这个燕州王在京城封了一个闲职,虽然不能随意出京城,但待遇不错,然而皇上送的百亩良田并不能养活他那十八房妻妾,无奈之下把玻璃的方子贡献了出来,与皇家的工坊有了紧密的联系。
如今知道皇帝有心改革举明经,开始他不太清楚什么是举明经,了解之后吴军心道’这不就是科举制度吗?’他虽说被人捧成了燕州王,但对于古代士族实力不是特别清楚,为了巴结皇上,一拍脑子便让自家唯一无处可去的幕僚,按照前世他了解的科举制度润笔写了一封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