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冯君干笑一声,“还是谈谈承包荒山吧,价格好商量,我要的就是一点:够大,五平方公里起,位置偏僻一点没有关系。”
迟县长默然,良久才叹口气,“国资就让你那么没信心吗?”
听到这个问题,冯君猛地想起一件事来,于是漫不经心地发话,“其实我一直没在家乡发展,对县里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不过在我印象里,立足于本地发展的企业家也不少。”
迟县长的嘴角抽动一下,“这个嘛……县里跟民间资本,还是希望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我也是听说冯老板现金流充沛,才有了这么个想法。”
两人都没有提晁颖,不过很显然,县里不是很想把这一块交给她,首先晁总没有冯君有钱——她的产业或者不小,但是现金流没有充沛到像冯君一样,一下承包数平方公里的荒山。
其次一点就是,晁总本人的主业之一是木材加工,让这种人去搞旅游,绿水青山怕是都未必了,哪怕晁总再怎么保证,估计别人也不敢信。
冯君也终于明白,晁总为什么要跟自家协商合作了。
其实跟晁颖合作,也有一点好处,只要晁市长不倒,就不用担心国资乱伸手。
不过最终,冯君还是微微一笑,“迟县长,如果让我承包荒山,我可以趸交承包费……有这么一大笔资金,县里就可以做些想做的事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贫穷的想象力
迟志杰早就听说了,冯君表示可以趸交承包费。
要是没有这么个说法,县里根本不会考虑把山林承包出去。
那些林场里的木材,可以慢慢地间伐,每年细水长流,是县里财政收入的主力军。
县里想做事的领导不少,觉得光收承包费,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才会想到利用这个良机,把旅游产业也搞起来。
可是冯君摆明了不想掺乎旅游开发,这让迟县长有点头大。
他尝试再次劝说,“你如果怀疑县里的诚意,可以通过协议书,把权力和义务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