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页

喻轻竹听到这话,反倒是犹豫了起来,“那您这就是……真的打算给他钱了?”

“哪儿有那么容易的?”喻老理直气壮地回答,“咱家的钱,也不是刮风吹来的,怎么可能就这么便宜了他?多少也要斗几个回合才行,要不然……他不知道珍惜!”

喻轻竹犹豫一下,试探发话,“现在白色家电方面,还有不少优惠政策……爷爷你看?”

“你一个女孩子家,不要学那些官僚说话的口气,”喻老一摆手,很干脆地发话。

看得出来,他对某些现象,心里也有数得很,“直接说你想申请,我安排就是了……以前那些补贴,很有些不着调的,我说什么了吗?”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专属房屋

喻老的话,听起来像是有些随意,其实不尽然,华夏官场的运行,自有其规律。

首先作者要强调三个重点:本书不是官场文!不是官场文!!不是官场文!!!

然后说一说这个白色家电的补贴,这不是故意灌水,其实也就是喻轻竹和喻老是一家人,平时交流得很多,一般人真听不懂他俩的对话。

从家电下乡起,里面的故事就很多,当然,初衷是好的,这谁也知道,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消化过剩工业产能,同时能保障国家拥有足够的工业竞争力。

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肯定有点不可言说之事,比如说各家的配额之类的指标,绝对都是要打破头去争取的。

问得再具体一点,有猫腻没有……怎么可能没有?就那么多指标,你家多了,我家就少了。

不过大体来说,这些猫腻也都还在容错范围之内,制定这些政策的时候,上面的人就考虑了这些可能的情况,预算做得比较充裕。

华夏官场从来就不缺少类似的经验,一千五百年前,就有“矫枉过正”这个词了。

而那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甚至还没有形成这个称谓,其中不少人还在树上跳来跳去。

横向对比就不说了,只说纵向,华夏新朝成立之后,一直就非常重视“矫枉过正”的问题,不过基调是“矫枉必须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