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下汉王一方势力再起,就连自家老祖都觉的汉王一脉有四十二年真主命格,他李瑞岂能放任此事不管?
先是驳斥了所谓方士之言不可信也,直接否了自家老祖李尘;后将乾泰封为亲王爵和汉王相抗衡。
乾十一被他束缚在了京城之中,西北边军的兵权以后照样能被收回来;李瑞所举,既无奈也是逼不得已。
往年旧事乾泰和李瑞心中都有所芥蒂,乾泰此番来京,明面上是给儿子举办婚礼,暗中只怕已经对于当年之事,有所眉目了。
他是来要说法的。
加封亲王爵位是李瑞给他的说法,他若是能安然无事,那么两家便也相安无事。
早朝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才散朝;但是乾泰和乾十一却被叫到了后面宣政殿,同行的还有左右相以及太子和六部尚书等人。
这宣政殿中,李瑞赐了坐,说道:“大家随意一点儿,叫大家来也只是聊一些家常”。
他看着十一,笑道:“你和晨阳的婚事虽然早定,但是这日子还没有具体落实;这次礼部的人也在,让司天监的人拿个日子出来;太常寺的和你们一起将这次婚礼事情操办妥当”。
李瑞对着王朗和乾泰两人说道:“二位爱卿,如此安排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两人起身谢了皇恩,有礼部和太常寺操持自然是不会有不妥之处;李瑞对着大将军乾泰说道:“晨阳虽是我义女,但是也好歹是公主;爱卿这相关的礼节,我们还是不能少的;不能委屈了晨阳”。
乾泰点头道:“这是自然,民间嫁女还需三书六聘;晨阳和十一的婚事自然也不能少了”。
“爱卿有此心自然是最好了”。
乾十一在这宣政殿内好觉无聊,皇帝看了后,便直接说道:“楷文你带十一去后宫之中见见各宫娘娘;午饭就在后宫里吃就是了;我们在这商议一些事情”。
太子李楷文领了口谕带着乾十一出了宣政殿,直奔后宫去了;当今后宫之中皇后主事,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妃为侧,再往下的娘娘虽然也有几位,但是地位上却是比不上前方五位。
当今太子李楷文乃是贵妃所生,皇后长孙氏生了二皇子李楷林,淑妃无男丁,只有一位公主,早已出嫁多年,这些年来倒是她和晨阳走的近一些。
德妃乃是三皇子李楷武的生母,四子李楷慈乃是贤妃所生;这些妃子当中,淑妃虽然并无给皇上产下皇子,但是其地位却是不曾受半点影响,她之娘家便是当朝户部尚书所在的王氏家族。
外有王朗身居尚书高位,且和乾泰结了亲家,这淑妃在后宫之中亦稳如泰山。且她本身性子也是极为贤良,不曾有过什么错,多年来辅佐皇后治理后宫倒也是安份。
晨阳被李瑞收为义女,最初的时候李瑞也是看在了淑妃的面上;一个是那时长公主初嫁在外,这淑妃的身边需要有个人陪。皇帝从其娘家之中见着晨阳乖巧可人,便将其收为义女。
后宫之主长孙皇后,自然是第一个要去见的人,太子领着他径自来到皇后住处,让值班的太监去通禀一声。太监不敢怠慢,赶忙去了后,再回来便传着皇后口谕,让他们两进去。
这长孙皇后可是个厉害人物,当初太子还不是太子是魏王的时候,这长孙皇后便是正宫王妃了;后来当今皇上被立为太子,她也跟着成了太子妃,如今便是这后宫之主了。
长孙一族乃是关内名门望族,王朝虽然更迭,但是长孙一族却是经久不衰,其中丞相便出了几位。先皇李琮的皇后便是长孙氏,更是当今皇后的姑妈,乃是血亲般的关系。
但是当今皇帝李瑞却不是先皇后所生,乃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昭容所生,昭容生下李瑞后不久便病死了,先皇李琮便将李瑞交由皇后长孙氏扶养。
长孙皇后因足下无子无女,所以对待李瑞倒也很是疼爱;后面更将自己族内的名女嫁给了李瑞,也就是当今的皇后。
有谣言说是当今皇帝李瑞最终能登上帝位,这长孙一族出力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