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派认为大清国余威尚存,他们坚信,只要倭寇军队能在天津港登陆,不日就可赶来增援。
豪格慷慨激昂的陈词,不断诉说着大清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激励众人继续坚守下去。
而求和派则认为大清国运衰落,如今北京城内家家戴孝、户户悬幡,一片凄凉的景象。
如果再这样不计后果的打下去,即使倭寇军队赶来增援,那清国也很难再有所发展。
他们通过人民军在山东战场的表现,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人民军不敢与倭寇决战,但却一直在追着清军打,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那就是下定决心要灭亡大清国。
如今为了满人的未来,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为了不被人民军灭亡,满清贵族们也不肯再继续保持沉默,纷纷表明态度后加入了这场大争论。
代善见双方势均力敌,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知道再这样乱哄哄争吵下去,不但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还会让事态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此刻局势的严峻,于是他就将说服目标,转向了只有九岁的小皇帝。
虽然皇帝年幼,但在这场势均力敌的争吵中,或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皇上,如今大清国正处在是毁灭,还是生存的岔路口,而这种无休止的争辩毫无价值。
大清国与中华帝国之间的战争,自保安州一战开始,已经断断续续打了十多年时间,数之不尽的优秀将领陨落。
阿济格战死、多铎战死、阿巴泰战死、太宗皇帝战死……”
代善说到这里时,已经是老泪纵横,他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悲痛与无奈。
奉天殿里的人都闭上了嘴巴,难得沉默了下来,整个大殿里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