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原是西域某国尊贵的公主,怎奈国破家亡,自幼便似那无根的浮萍,在乱世的狂风中飘摇。从西域一路颠沛流离,逃难至大唐,这漫长艰辛的路途,满是人间疾苦,世态炎凉像一把把利刃,刺痛她的心。那些日子太过艰难,她甚至记不清自己是怎样在这乱世中苟延残喘,只记得无数个日夜,靠着沿街乞讨,勉强维系着如风中残烛般微弱的生命。
后来,大唐皇帝大力推崇胡风文化,热情奔放的胡舞在这片土地上盛行起来,这对于胡姬而言,恰似黑暗中透进的一缕曙光,成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凭借倾国倾城的容颜和精妙绝伦的顶碗舞技,她开始在王公贵族的奢华宴席间辗转。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这繁华却又暗藏凶险的世间,努力采集着维持生计的“花蜜”,艰难地求生。
直到天宝五载,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玄宗皇帝举办《端午花萼相辉楼宴群臣》歌舞诗赋书画盛会,这场盛会如同命运的神秘转盘,彻底改变了胡姬的人生轨迹。那时,胡姬跳胡舞已有数年,在长安城中也算小有名气。十岁那年,她被一位没落的老贵族收为义女。
端午前一日,老贵族将胡姬唤至跟前,眼中满是慈爱与不舍,喟然长叹:“女儿啊,阿耶垂垂老矣,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说不定哪天就去了。你那几个哥哥,个个不成器,只知道吃喝嫖赌,把家底都败光了,如今家里连个棺材本都快没了。你才十五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却每日靠着跳舞卖艺为生,还总被那些有权有势的浪荡公子哥儿轻薄调戏,挣的钱也仅够咱们耶女俩勉强糊口,爹这心里,比刀绞还难受。”
胡姬听闻,眼眶瞬间红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哭腔:“阿耶,您别说了。若不是阿耶收养姬儿,姬儿恐怕早就被卖进青楼,受尽折磨了。阿耶的大恩大德,姬儿这辈子都报答不完!”说罢,两人相拥而泣,悲伤的情绪如决堤的洪水,汹涌难抑 。
良久,老贵族抬手拭去脸上的泪水,强忍着悲痛道:“女儿,别哭别哭……阿耶有一事,不知你愿不愿答应?”胡姬抽泣着说:“阿耶,您还有什么事不能跟女儿说的呀?”老贵族微微叹气,缓缓说道:“女儿啊,女子过了十五岁,便难寻好归宿,更何况你还身处咱们这没落的家族。不过眼下,倒是有个天大的机缘。”胡姬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期待,连忙问道:“阿耶,到底是什么机缘啊?”老贵族接着说:“明日皇帝举办端午盛会,届时上百名进士都会到场,其中有个写诗比赛,头奖可是奖一位美人。你若能借此机会,嫁给那进士,往后便能衣食无忧,寻得一个好人家,如此,阿耶就算去了,也能闭眼了!”
胡姬心中暗自思忖,嫁给有才华的进士,总好过如今这般寄人篱下、受尽屈辱的日子。于是,她轻轻点头:“阿耶,女儿答应您,去试试。”老贵族一听,脸上顿时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忙不迭地说:“好……好啊!阿耶这就写一封信,你今日下午带着这封信去兴庆宫花萼相辉楼二楼,找到大唐乐圣李龟年,把信交给他。”
胡姬一听“乐圣”二字,心中暗自欢喜,却故作害怕地说:“阿耶,女儿不敢去呢。”老贵族以为她要打退堂鼓,顿时有些生气:“没出息!怕什么?你若不拼一把,怎能寻得日后的幸福?”胡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见老贵族这般反应,连忙说道:“好了好了,女儿去便是。”老贵族这才转怒为喜,说道:“快去炒几个菜,拿壶酒来,咱爷俩中午好好喝一杯。”其实,老贵族心里清楚,凭女儿的美貌与才艺,一个进士根本配不上。他深知当今皇帝好色,一旦女儿出现在皇帝面前,必定会被她的美貌吸引。如此一来,女儿以后便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自己也能安心离去了 。这老贵族虽非胡姬亲生阿耶,但这份真情,恰似一坛陈酿的美酒,越品越让人感动。
盛会当日,主持人江浩然站在热闹非凡的舞台上,用他那洪亮且富有磁性的声音,宣布诗词大赛头奖得主——竟是他的书童庄玄。胡姬身着绚丽多彩的服饰,身姿轻盈地登上舞台的那一刻,仿若一道光瞬间点亮了全场,她不断偷偷打量眼前这个主持人,这一身的浩气凛然,英武之气,让她神魂颠倒,不能自拨,她认定她就是自己的未来。玄宗的目光被她牢牢吸引,直勾勾地盯着,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稀有的珍宝,惊得合不拢嘴,嘴角甚至不自觉地流下了口水,模样十分滑稽。
他急忙把高力士唤到身边,结结巴巴地问:“大……大将军,这……这美少女究竟是谁?我大唐竟有这般倾国佳人,为何朕此前从未听闻?”高力士见状,赶忙躬身回道:“圣上,这女孩是西域来的美少女。如今天下上百个小邦,每年向我朝进贡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可那些号称绝色美女的,一旦洗去脸上妆容,模样丑得能把人吓死,他们就爱干欺骗陛下的事!至于这美少女之前为何没被选上来,老奴实在不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宗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怒吼道:“为何选上来的没有她?究竟是谁从中作梗?朕非砍他九族不可!”高力士吓得浑身一颤,咽了口唾沫,接着说道:“据老奴所知,此女名叫胡姬,原是西域王室的公主。她的国家被我大唐所灭后,自五岁起便流落异乡,历经数月流浪才来到我大唐。一路上,她靠着乞讨艰难求生,直至十岁 。”说到这儿,高力士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玄宗的胃口,才继续道,“十岁那年,她被唐室没落的厉氏老头收养。”
玄宗听了,眉头紧皱,疑惑问道:“我大唐何时有个厉氏?”高力士连忙解释:“李祎,乃是唐朝宗室、将领,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还是神武军的创建者。他年少时志向远大,对母亲极为孝顺,与家人相处和睦,抚养弟弟李祗更是友爱闻名。景龙四年,李祎被拜为太子仆、徐州别驾,后出继江王李嚣为嗣,成为嗣江王。景云元年,历任德、蔡、衢等州刺史。开元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开元十七年,拜陇西节度使,指挥石堡城之战,大破吐蕃,使两国数年无战事。开元十五年,不是圣上封为拜左金吾卫大将军、朔方节度副大使吗?开元十九年,拜河北道行军副元帅讨伐奚及契丹,大破两蕃,加位开府仪同三司,兼采访处置等使。开元二十年,参加枹白山之战,再度大破奚和契丹。开元二十二年,迁兵部尚书,后因事出任衢州刺史,又迁太子少师,最终因年老致仕。天宝二年,迁太子太师,卒于任上,享年八十有余,获赠太尉,圣上难到忘了吗。?李祎的后人李德良的孙子李晋,在先天年间,担任殿中监,兼雍州长史,被封为新兴王。但他后来参与了太平公主的谋逆之事,于公元713年被诛杀,其家族也因此被改姓厉氏,胡姬便是被这厉氏老头收养。”
玄宗听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涩,感叹道:“只因他一念之差,一句话,便让王公大臣们或死或流放。到那时,人们才知道人命竟如此脆弱。不过这胡女也确实命苦。”说罢,脸上浮现出一丝同情。然而,他全然不知,命运的巨轮正缓缓朝他碾压而来,一场足以颠覆他人生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玄宗晚年,仿佛陷入了命运的无底泥沼,无论怎样奋力挣扎,都只是越陷越深。他的昏庸无道、贪婪放纵,就像三把寒光闪闪的利刃,直直刺向大唐盛世那颗曾经辉煌璀璨的心,无情地斩断了大唐繁荣的根基。曾经屹立不倒的大唐帝国,在他的统治下,如同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下,最终轰然崩塌,化为一片废墟,令人扼腕叹息。
安禄山、史思明等枭雄,恰似从地狱爬出的恶魔,在历史的舞台上张牙舞爪,肆意妄为,但又迅速覆灭,如流星般划过,只留下一抹尘埃。
杨贵妃倾国倾城,宛如一朵绽放在悬崖边的绝美花朵,却命运坎坷,在乱世的狂风中调谢,在人们心中香消玉殒……
这一切,都像是命运之神手中随意摆弄的棋子,在历史的棋盘上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却又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每一步的发展都充满了变数与无奈,仿佛山间缥缈的云雾,让人难以捉摸,不禁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与神秘,宛如深邃夜空中闪烁不定的星辰,令人敬畏又迷茫。
这场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对人性、权力、欲望和命运的一次残酷考验。它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世间的丑恶与美好。在权力和欲望的诱惑面前,人性脆弱得如同易碎的琉璃;命运的无情捉弄,又似残忍的刽子手,将人们的希望与梦想无情碾碎。即便是贵为天子的玄宗,在命运的滔滔洪流面前,也不过是一只渺小的蝼蚁,无力挣脱命运的枷锁;即便曾经手握无上权力、坐拥天下无尽财富,一旦违背天道人心,也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被历史的洪流无情吞噬,化作尘埃,消散在风中。
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所有人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仿若茫茫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唯有顺应天命、心怀苍生,或许才能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寻得一丝安宁与长久,不至于被命运的狂风暴雨所淹没,仿若在狂风巨浪中找到一处宁静的港湾,得以安身立命 。
此时,胡姬端起一碗酒,一步三摇地走到江浩然身边,笑嘻嘻地说:“夫君,今晚这酒喝得不够痛快!来,姬儿敬夫君一碗。”江浩然笑着扶住她,轻声说:“你呀,喝多了吧,小心明早起来头疼,其实,他想激她一下让她多喝,把气氛搞起来。”胡姬却不以为然,撒娇道:“不嘛,夫君,带回贵妃娘娘,我高兴呢,今晚就是要喝个痛……痛快呢,仿若一个任性的小女孩。”江浩然满脸无奈,仿若被命运之绳强拉着一般,陪她喝下一碗酒,胡姬瞧在眼里,嘴角上扬,绽出一抹满意的笑容,恰似春日里盛开的牡丹,艳丽而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