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孙女,把你的祝酒句子念给阿婆听听。”贵妃满怀期待地说道。小夷蝉眼珠子一转,调皮地说:“不,我们先喝酒。”这时,胡姬恰好不在座位上,小夷蝉仿若敏捷的小猴子,一把端起胡姬那一大碗酒,放到贵妃面前,然后举起手中的果汁杯,脆生生地说:“阿婆也端起大碗,来,为阿婆一路车马劳顿来军营,明天有那个……那个……好……好事哟!”说着,她停了下来,只是咯咯咯地偷笑,笑声中带着几分狡黠,仿若藏着无数秘密的小精灵。“阿婆,干杯!”
贵妃此时方才恍然大悟,这丫头片子为何对自己这般抵触。她又怎会料到,自己的眼神早已将对江浩然的情意流露无遗,仿若捧出一颗炽热的心,而这般聪慧的孩子岂会看不出来,仿若拥有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贵妃无奈,只好仰头喝了一大碗酒,那酒入喉,仿若一团火焰,烧得她心中五味杂陈。她心想:我一个曾经的大唐妃子,如今竟被这丫头片子算计了,日后一同生活,可得多多提防着她,这丫头古灵精怪的,仿若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精怪,可不好相处。
“阿婆……阿……婆……” 那声声稚嫩的呼唤,仿若春日里的鸟鸣,在堂前悠悠回荡,可贵妃却仿若被一层薄纱隔绝于尘世之外,眼神中透着丝丝惘然,思绪恰似断了线的风筝,飘向了那缥缈难寻的远方。是念及宫廷往昔的繁华与落寞?还是纠结于未竟之事的抉择?究竟是哪一隅的风云,能这般牢牢揪住阿婆的心弦,令其沉醉其中、难以解脱?这鬼灵精怪的小丫头,又怎会知晓自己这满怀的心事与幽思?当真神奇得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阿婆…… 只听小夷蝉又脆生生地开口:“阿婆,倘若孙女念得好,阿婆可要再饮一碗酒哟。” 贵妃浅笑盈盈,轻声应道:“念得好,阿婆便带你出去游玩,如何?” 小夷蝉听闻此言,眼眸瞬间亮若星辰,连珠炮似的追问:“真的吗?真的吗?阿婆莫不是哄我呢?” 贵妃伸出手,轻轻点了点她的小鼻尖,柔声道:“大人岂会骗小孩子。” 小夷蝉顿时高兴得像只小兔子,一蹦三尺高。贵妃心下明了,这小机灵鬼心眼儿可多着呢,念个祝酒词还这般拐弯抹角、故弄玄虚,一番铺垫之后,这丫头片子终是要正式登场了。阿婆…… 且听蝉……蝉儿娓娓道来:
《蝉儿志续唐风华》
祥龙舞阙,瑞霭盈庭,是夕嘉宴纷陈,宛如灵泉涤秽,尽洗贵妃离乱尘劳,重焕熠熠华光。西南唐军勇锐如虎驱羊,势不可挡,江浩然将军亲率虎贲精锐,运九阵图之玄奥,施欢刃钩蹄之奇谋,恰似神兵天降,以摧枯拉朽之势挞伐吐蕃贼寇,扬我大唐赫赫威名。值此之秋,山河摇荡,乾坤纷扰,国祚倾危,雏儿虽抱丹忱报国,奈力孱微,唯期蝉儿长成岁,法木兰代亲执戟,身披玄甲,手执青锋,英风烈烈,奋勇无前,一腔赤血酬家邦!
且瞻庙堂之上,奸邪弄权,忠良见陷,政令壅滞,致安史衅起,内外交煎,苍生倒悬,黔首困于涂炭,惨怛何堪。江湖之远,亦无宁日,豪杰并起,各怀机心,或逐名利之缰,或为情义之绊,然浊世之间,正义之芒未泯,仁人贤士咸望力挽颓波既倒,撑扶危厦将倾。江夷蝉慕木兰从戎之操,于父帅军伍砥砺志节,朝乾夕惕修文练武,精研兵略,广交豪俊英奇,以俟天时。其行踪遍历山川河海,叩高贤,访雅士,所逢艰危困厄不可胜数,而未尝萌退避之念。岁华悠悠,蝉儿已长成,秀目含威,英姿飒爽,终逢吐蕃战端重燃,蝉儿随父江浩然大将军趋赴前敌御寇,与诸军将士同袍同泽,并力偕行,其智谋韬略、果敢善战渐彰于世,为军旅表率,率大唐儿郎于乱世之际,为邦国靖谧,为兆民福祉,喋血苦战,赓续华章,使大唐荣耀之辉,复耀八荒,流芳万祀,恒昌永继。
值此良辰,蝉儿遥念贵妃阿婆。阿婆昔居凤阙,德容兼备,恩慈广布。虽经离乱,然福泽犹存。愿以佳怡敬奉,祝阿婆如月之恒,如松之盛,春秋不老,岁月长欢。此后余生,皆遇良善,所念皆遂,所盼皆得,福寿康宁,永享嘉年。
小夷蝉启唇念诵散文之际,江浩然亦在旁展平那皇恩昔日所赐予的龙文宣纸,稳稳地手执鸡爪笔,刹那间,笔锋纵横,墨韵翻飞,仿若游龙惊凤在纸间翩然舞动,其走势恰似行云悠悠流淌于浩渺苍穹,又似灵蛇矫健蜿蜒于旷野山川,笔力雄浑刚健且飘逸洒脱,劲道直透纸背,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骨气清奇高峻,仿若峻岭孤松傲立霜雪;其结体变幻无端,好似仙人随心幻形,难以捉摸;而点划之处更是精妙绝伦,纤细处犹如飞天神女轻盈飘舞的衣带,在风中挥雪飞扬,灵动而曼妙;通篇观之,又似江河湖海波涛汹涌,起伏跌宕,尽显豪迈奔放之势。
小夷蝉清脆的嗓音如黄钟大吕,将《蝉儿志续唐风华》娓娓道来。贵妃听的入神,这小丫头一张嘴,恰似决堤之江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一泻千里而势不可挡,又仿若那伶俐的小和尚比试口才,经文滔滔汩汩,连绵不绝,毫无阻滞停顿之态。数百字的叙事散文句子,竟被她一气呵成,顺畅自然,毫无拖沓之感,直至念罢,余音犹自绕梁,久久不散,令她不禁为其才情与聪慧所折服,仿若一颗新星在这世间崭露头角,绽放出熠熠夺目的光彩。
待小夷蝉念完,江浩然亦是笔落收锋,将小夷蝉这篇《蝉儿志续唐风华》完整地录于纸上,其书法与散文相互映衬,仿若珠联璧合,共同铸就了这一段佳话,为这方天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也让人不禁对这父女二人的才情与风采赞叹不已,仿若见证了一场文化与才情交织的盛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夷蝉这篇叙事散文洋洋洒洒一百九十字,将雄浑豪放的文风与曲折有致的叙事精妙融合,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行文如滔滔江水,奔涌而下,一泻千里,毫无滞碍之感,可谓一气呵成。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宏大的时代背景,其间金戈铁马之声隐隐可闻。于叙事之中,既有对战场硝烟的豪迈描绘,如西南唐军在浩然将军的率领下,凭借奇阵奋勇挞伐吐蕃贼众,其势之猛仿若天兵下凡,风卷残云,尽显雄浑气魄;又有对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像小夷蝉虽年幼力微,却心怀报国之志,立志效仿木兰从戎,其情之切令人动容,为这雄浑之景添上了一抹温情与坚毅的色彩。字里行间,既有山河动荡的深沉厚重,又有壮志豪情的激昂澎湃,刚柔并济,张弛有度,仿若一部雄浑的史诗,令人读罢心潮难平,沉浸于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氛围之中,久久难以忘怀。
小主,
贵妃从江浩然手上接过《蝉儿志续唐风华》墨宝,仔细一行一行的阅读。
文中西南唐军之威、虎贲之勇,历历在目,江将军之神武谋略令人赞叹,足见蝉儿对军旅之事观察入微、心向神往。而其于国祚倾危之际,立报国之志,怀赤诚之心,以木兰为楷模,矢志不渝,此等壮志豪情,出诸黄口小儿,怎不叫人动容?
遥想庙堂之腐朽、江湖之纷扰,蝉儿于乱世中访贤问道、磨砺身心,未被艰险吓退,反增坚毅之志,此般心智与毅力,远超其龄。如今蝉儿长成,随父御寇,智勇双全,为邦国之安宁、万民之福祉浴血奋战,实乃大唐之幸、江氏之荣!
汝之文字,有金戈之铿锵,亦有壮志之豪迈;有山河之壮丽,亦有苍生之悲悯。行文间,既有对家国命运的深刻洞察,又有对侠义豪情的执着追求。汝之才情,恰似熠熠星辰,照亮这乱世之阴霾;又如烈烈长风,激荡着大唐之山河。愿汝此后岁月,继续秉持初心,续写华章,将大唐之荣耀,播撒至更远之地,成就不世之功业,流传千古之美名,成为这悠悠大唐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传奇之一!
她仿若饕餮扑食般,将蝉儿的文章风卷残云地读完,口中啧啧称奇之声,恰似爆豆般噼里啪啦地迸出。此等华章,竟出自一个年仅八岁的垂髫小儿之手,简直是旷古奇闻!这哪是什么凡尘小儿,分明是文曲星转世临凡,不,说是那掌管天下文运的魁星降世也不为过!其文辞之精妙绝伦,意境之雄浑壮阔,恰似惊涛骇浪,在她心海之中汹涌翻卷,久久难以平复。那大唐的荣辱兴衰、风云变幻,仿佛被这稚嫩的笔触施了神奇的魔法,幻化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在她眼前徐徐铺展,每一处细节皆鲜活灵动,直叫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八岁幼童,竟怀有这般气吞山河的胸襟气魄与惊才绝艳的斐然文采,这莫不是那替父从军、忠孝两全的花木兰再世重生?”贵妃的美目之中满是震撼与狐疑,思绪仿若脱缰之野马,肆意驰骋。“若我大唐的万千军士,个个皆能心怀这孩子的壮志豪情,矢志报国,何至于沦落到兵败如山倒的凄惨田地?两京和潼关怎会轻易易主、惨遭沦陷?皇帝与太子又怎会如丧家之犬般仓皇西逃?我又怎会险些在马嵬坡香消玉殒?天下苍生又怎会深陷于水深火热、流离失所的炼狱之中?”她一连串地质问着,那声音恰似杜鹃啼血,满含着无尽的悲愤与哀怨,在这华堂之中久久回荡。每一个问号,都仿若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她的心头,亦砸在这腐朽不堪、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之上。
“那胡姬,怎可能孕育出这般天纵奇才的孩子?哦,对了,她是江浩然的血脉。江浩然本就是人中龙凤、当世豪杰,天才的后裔,自然是龙跃凤鸣,超凡脱俗!”贵妃像是突然从沉思中惊醒,喃喃低语道。此时,她才恍然惊觉,目光急切地四处搜寻:“蝉儿呢?阿……婆……阿婆……”
“我在这儿呢!”一声清脆稚嫩的呼喊仿若黄莺出谷,贵妃循声望去,只见小夷蝉宛如一棵傲霜而立的小松,身姿挺拔地站在原地,手中还紧紧攥着那个杯子。只是此刻,杯子已然空空荡荡,不剩一滴。贵妃凝视着孩子那副倔强坚毅的模样,心中瞬间被爱怜填满,仿若春日暖阳倾洒在皑皑白雪之上,暖意四溢,消融了她心中的些许阴霾。
“来,乖孙女,到阿婆这儿来,阿婆抱抱你,给你夹好吃的。”贵妃柔声呼唤着,眼神中满是宠溺与慈爱,“吃……吃什么好呢……”她微微蹙起眉头,思索片刻后,突然眼睛一亮,冒出一句:“吃鸡腿吗?”这话一出口,她自己都忍俊不禁,这孩子对鸡腿的痴迷执着,还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恰似那顽皮的孙猴子,总能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儿来。